美肉廠警告國內「肉荒」 但對華出口卻有增無減

Must Read

根據《紐約時報》,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是第一家在4月發出警告的公司,稱新冠疫情正使美國「在我們肉類供應方面處於危險的邊緣」。泰森食品(Tyson Foods)公司也敲響警鐘,稱多家工廠由於疫情暴發而關閉,國內供應鏈「將有數百萬磅的肉消失」。可是,同月,史密斯菲爾德向中國出口了9170噸豬肉,這是該公司過去三年,向中國出口量最高的一個月。泰森向中國出口了1289噸豬肉,為2017年1月以來的最高。

該數據由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供應鏈研究部門磐聚網(Panjiva)和美國農業部收集。為了在疫情期間維持工廠的運轉,肉品產業鼓吹其在美國民生中的重要供給作用,而這樣的數據可能會使其尷尬。儘管一些肉類公司稱其大部分出口豬肉是在疫情暴發前生產的,但即使是以前加工的肉品,也本可以在4月和5月上架。

由於上千工人確診,數十人死亡,多個州的屠宰場關閉,該行業公開遊說特朗普政府干預州和地方官員,否則將面臨美國食品店中肉類嚴重短缺的危險。一些零售商的確限制了顧客購買肉類的數量,就連快餐連鎖店溫迪(Wendy’s)一度出現漢堡供應短缺。但是肉類加工廠,包括中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在2013年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至少並未公開強調,保持工廠營運,也將保護他們向一個國家出口的長期投資,這些出口對他們的增長至關重要。

分析人士說,肉類短缺現象已經緩解,大多數工廠已經重新啟動,儘管許多工廠仍以較低的速度運轉。隨著一些肉類公司繼續對其工人進行檢測,陽性病例仍然在出現。據追蹤疫情的食品與環境報導網路(Food & Environment Reporting Network)稱,到目前為止,有25523名包裝肉類的工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89人死亡。

「肉類公司說的好像天要塌下來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消費者和環境監督組織「食品與水觀察」(Food and Water Watch)的資深說客托尼·科爾博(Tony Corbo)說。「並不是沒有足夠的供應。而是供應被送到國外了。」

但該行業堅持其關於短缺和需要保持工廠運轉的警告。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只要我們國家的糧食工廠繼續運轉,我們就不僅有足夠的肉來養活美國人,而且還能養活世界。」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說,4月出口的肉「實際上是新冠疫情在美爆發前的幾個月訂購和加工的」。該公司補充說,「出口的大部分產品是國內消費者沒有太多興趣或完全不感興趣的」,例如豬腳、豬鼻和豬尾巴,而且出口隨著疫情期間生產速度下降而下降。

泰森公司說,自十月以來,對中國的豬肉出口約佔其總產量的3%。該公司還說:「近幾個月來,我們優先考慮向美國國內肉類市場供應。並且,對於國內消費者食用的豬肉產品,我們主動減少出口量以滿足美國的需求。」

大流行之前,美國的豬肉行業一直在大規模擴張。聯邦政府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西部地區新建的大型屠宰場使豬肉產量增長了12%。農民們也擴大了畜群,甚至投資建造巨大的工廠進行豬肉加工。2017年,一家由中西部五家大型生豬養殖場組成的企業耗資3.35億美元,在愛荷華州蘇城建造了一座佔地近100萬平方英尺的豬肉加工廠,開始每年加工300萬頭豬。一年後,這家名為「海岸勝利」(Seaboard Triumph)的公司增加了第二個班次,使年產量翻了一番,達到600萬頭。為了給工廠配備足夠的員工,「海岸勝利」的招工範圍遠至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這些增長是在美國豬肉消費自1980年代初以來一直保持相對平穩的情況下發生的。中國的豬肉消費量佔世界的一半,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美國肉製品公司的巨大機遇。「我們說的是去年和前年創紀錄的豬肉產量,」阿徹金融服務公司(Archer Financial Services)的畜牧業分析師丹尼斯·史密斯(Dennis Smith)說。「生產商需要出口。」中國的豬肉供應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直到2018年非洲豬瘟破壞其豬隻數量後發生了改變。中美貿易戰減緩了豬肉出口。但到了今年年初,許多關稅已經降低,美國豬肉行業在出口方面所投入的巨大賭注,「現在看起來非常明智,」史密斯說。運往中國的豬肉往往利潤更加豐厚。在某些情況下,中國買家會進口大量屠體豬肉,這樣加工所需的勞動力更少,從而給肉類加工廠帶來更高的利潤。

中國也開始影響美國豬的飼養方式。最近,泰森等大型生產商表示,他們將不再對豬隻加餵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這是一種飼料添加劑,能讓豬在進食較少穀物的情況下增加肌肉。美國的大多數豬都被飼餵這種藥物,但中國禁止使用它。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的數據,豬肉生產商通常將25%到27%的肉類出口到海外。但在今年前四個月,受中國需求的推動,這一數字躍升至32%。上週,農業部報告稱,4月份對中國出口的豬肉總額,達到了該機構20年前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月度水平。豬肉出口總量較去年4月增長了22%,達到29.1萬噸,儘管比今年3月有所下降。

雖然肉類公司強調,出口到中國的豬包括豬蹄、尾巴和大多數美國人不吃的其他部位,但4月份的出口中,約有40%是整豬屠體。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更大。眾所周知,肉類加工廠總是遮遮掩掩,目前還不清楚全國有多少工廠是專門用來生產銷往中國的豬屠體。政府公布的出口數據也不完整。在肉類行業高管發出短缺警告後,食品與水觀察組織的科爾博提交了公開記錄請求,要求農業部提供所有「出口證明」的清單,其中詳細列出每家公司的肉類出口情況。他說,聯邦機構拒絕在未經公司許可的情況下透露每批產品中所含肉類的數量和種類。

史密斯菲爾德多年來一直對自己與中國的關係很敏感。該公司在其網站上指出,公司由一家實體擁有,其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交易,其高層管理人員均為美國人。去年11月底,《路透社》報導稱,成立於維吉尼亞州史密斯菲爾德的豬肉加工廠正在調整生產,以滿足中國的需求。工人們描述了他們將重點從美國產品轉移到屠宰及切割豬屠體、然後運往中國上。

4月下旬,總統特朗普宣布了一項行政命令,讓肉品加工廠繼續運營。幾天後,史密斯菲爾德發布了一份新聞稿,表示將對其維吉尼亞州的工廠「立即開始進行設備更新」。該公司表示,這家工廠將專門為美國消費者加工豬肉。史密斯菲爾德在聲明中表示,對工廠進行改造是為了滿足美國消費者「對新鮮豬肉、培根和公司招牌『正宗史密斯菲爾德火腿』的需求。」

但此舉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我認為,他們已經意識到,出口問題可能會惡化為公關問題,」家畜行業分析師史密斯說。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全球首映:《蜘蛛驚嚇》4月12日震撼登場,讓你驚心...

你是否曾經在家中,突然在黑暗的角落潛伏...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