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上半年,中國股市經過一連串政策性的調控及打房措施,上證指數從去年八月份的3478點到本月的2424 (2010.7.16)總共下跌近30%,而今年以來則下跌約26%,跌幅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主權債信危機嚴重的希臘,請看下表:
遇見中國經濟股市大未來(1)
在2010上半年,中國股市經過一連串政策性的調控及打房措施,上證指數從去年八月份的3478點到本月的2424 (2010.7.16)總共下跌近30%,而今年以來則下跌約26%,跌幅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主權債信危機嚴重的希臘,請看下表:
股市 | 漲跌幅 |
希臘股市 | -26.75% |
上海綜合 | -26.02% |
阿聯杜拜 | -15.71% |
西班牙 | -15.27% |
意大利 | -11.25% |
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則可以發現,投資價值已經浮現,跌幅名列前茅的國家中,中國是體質最優良的國家,首先看希臘,今次債務危機主要是從歐元區的希臘引爆,希臘約在去年底突然宣布,其財政赤字估計佔國內生產總值達12.7%,此比例遠超出歐元區3%的要求,而且亦是以前公布數字的數倍。繼而,最近西、葡亦相繼宣布財政赤字超標,前者去年財政赤字佔GDP比例高達11.4%,後者預期亦有9%,另外杜拜跟義大利也有債台高築的危機,而反觀中國卻發現,一般家庭仍然保有注重儲蓄、負債低的習慣,企業、政府負債水位也處於低水準。根據資料統計,中國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約為22%,遠低於美國87%、歐盟67%。
筆者在08年底投資理財課程及09年初兩次演講中,發表過對中國股市的預測,當時上證指數還在1800點左右徘迴,這次上證下修至2300~2400點,中長期的投資價值再度浮現,以下我們從幾個層面來剖析中國的股市及經濟。
中國實質消費力的提升
中國國力快速崛起,直追歐、美、日等國家,在2007年中國GDP正式超越德國,躍居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從原本的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低負債、高外匯存底的中國國經濟實力,成為穩定金融市場及投入刺激景氣方案的籌碼。
陸股在08底中國推出4兆人民幣振興方案;由於大中華區各國股市目前的本益比(PE),相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最嚴峻的時刻更低,以歷史經驗來看,現階段仍是逢低佈局的好時機。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林財富管理(Merrill Lynch Wealth Management)和凱捷(Capgemini)對資產逾百萬美元的投資人進行年度調查發現,截至去年底,亞太地區和歐洲都有三百萬名百萬富翁,而亞洲富豪的財富高達九‧七兆美元,略勝於歐洲的九‧五兆美元。
美林財富管理英國及愛爾蘭業務負責人尼克‧塔克(Nick Tucker)說,「這並非泡沫,在高淨值富裕群體及其財富方面,亞洲已經趕上歐洲。」
當全球財產都在縮水的同時,內需市場消費力龐大的大陸富豪卻愈來愈多。根據麥根錫顧問公司公佈最新調查顯示,大陸富裕家庭在2015年將達到400多萬戶,僅次於美國、日本和英國,成為全球富裕家庭數量第4多的國家。
不只富裕家庭數目增加,在人口特徵上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現象,將近80%都在45歲以下,比美國、日本年輕了20歲,也更代表著龐大的消費力;因為愈年輕相對更敢花錢,像是做美容、SPA、購買奢侈品,讓精品業紛紛鎖定大陸年輕富裕族群。
中國人口勞動力的增加
中國在1962至1980年是嬰兒出生的高峰期,這部分人口約占15-64歲勞動力人口的45%,其中居住城鎮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3%。目前這批人的年齡在28-47歲之間,是人生黃金季節,也是人口轉變過程中帶來的「人口紅利」因素。
中國持續20年GDP高速增長中,勞動力貢獻率高達69%。而在1962至1980年出生的嬰兒潮中,正在使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直接表現為投資和消費能力的增強,使中國經濟逐步進入新一輪消費周期中,這無疑將推動地產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受人口慣性增長勢頭的影響,今後十幾年,中國總人口每年仍將淨增長800萬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達到峰值15億人 。
筆者預估短期內市場或許還有震蕩,中國股市在今年或許還會下探,但是以基本面來看,投資價值已經浮現,在今年第三季到第四應該會有所反彈,筆者在下期將會就中國其他層面來分析中國股市。
作者:張博威(Albert Chang)
財富管理專家(Wealth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服務項目:保險,投資,退休,遺產,稅務及大學儲蓄等規劃
個人金融管理碩士 (MBA in Personal Finance)
西城時報財經專欄作者
投資理財課程講師
連絡方式:Email: konpanda@hotmail.com
Cell: 425-223-9535
本文純屬研究性質,僅供讀者參考,使用者應考量投資本身的風險性,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任何損失須自行負責,筆者及西城時報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及使用一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