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加盛行,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包括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國: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加盛行,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包括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香港:每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都會舉行花燈晚會。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市民晚上會到公園或其他公眾地方燃點蠟燭、懸掛燈籠或「煲蠟」,但由於「煲蠟」經常導致兒童燒傷,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正式把「煲蠟」訂為違法行為,並嚴厲打擊。
台灣: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台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而地區性的文化,如美濃地區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的習俗。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這習慣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但烤肉要一次烤熟,否則須要重烤(同音字「重考」),對應考學生頗為忌諱。
近幾年也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污染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使得較少有官方舉辦的大型烤肉晚會。
朝鮮:朝鮮中秋食品朝鮮語稱「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節)」「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節)」。是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英文亦叫朝鮮中秋節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越南:中秋節時的越南兒童們。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越:Tết Trung Thu/節中秋,此處「節」使用的是喃音,「中秋」為漢越音),也有人稱其為「望月節」(越:Tết Trông trăng)。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頭跟朋友們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後《鯉躍龍門》之意。
日本:日本中秋節陳列的食品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ja:月見)(日本語:月見/つきみ Tsukimi),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日本語: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芒草(日本語:すすき Susuki)、芋(日本語:裏芋/さといも Satoimo)等。
琉球:琉球人中秋節會吃一種叫吹上餅(ふちゃぎ)的食品,這是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還有拔河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