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萬勝節與中國孟蘭節

Must Read

萬聖節(Halloween)是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0月31日。當晚小孩會穿上奇裝異服,戴上女巫妖魔的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節日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萬聖節(Halloween)是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0月31日。當晚小孩會穿上奇裝異服,戴上女巫妖魔的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節日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萬聖節英文稱之 Halloween,實為 All Hallow Eve 的縮寫,類似於平安夜被稱為 Christmas Eve,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 Day)的前夜。Hallow 來源於中古英語 halwen,與 holy 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 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另由於中文世界的文化隔閡,時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類似聖誕節和復活節,萬聖節也是來自於基督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節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據說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出外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同時又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也會戴上面具。

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應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也因為這個原因,實際上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即前英屬殖民地開始,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等地方。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目的似為好玩而已。

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是夜乃萬聖節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刻,這傳說與中國的孟蘭節類似。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 Anoka 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而中國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孟蘭盆節(孟蘭此乃梵語即地獄之意,它又簡稱孟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中元普度。相傳那一天,共有十八層的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全部釋放出來,餓鬼到處求食。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分施衣食及普度」,以普遍超度先人和野鬼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都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酒食,直到先人返回陰曹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稱燒「包衣」,或者還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江西、湖南),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日子。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The Village Project

只要你當上爸爸或媽媽,不論你是否可以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