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我們第十二天(十月十九日)行程中參訪要點,當天天氣晴朗,蔚藍天空。起牀梳洗完畢,馬上下樓進餐,然後出發前往「新城魏晉磚壁畫博物館」,此館位於嘉峪關巿區18公的新城鄉。這裏有墓群千餘個,著名的墓穴磚壁畫就在這裡。磚壁畫至今依然色彩鮮艷,風格獨特,內容廣泛取材。題材由軍事、文藝、風俗、士農公商及社會風情,包羅萬有。壁畫內容,充分記錄當代社會景况,是當時的精裝歷史縮影。博物館門前建造了一幅磚石砌牆,是模仿墓穴內的無泥漿磚石堆砌成牆,手工巧妙,不單是無泥漿連逢,下方更有拱門,顯示成強大的結構力學,無需水泥連接,也足以力支撐沈重的石磚。
博物館是我們第十二天(十月十九日)行程中參訪要點,當天天氣晴朗,蔚藍天空。起牀梳洗完畢,馬上下樓進餐,然後出發前往「新城魏晉磚壁畫博物館」,此館位於嘉峪關巿區18公的新城鄉。這裏有墓群千餘個,著名的墓穴磚壁畫就在這裡。磚壁畫至今依然色彩鮮艷,風格獨特,內容廣泛取材。題材由軍事、文藝、風俗、士農公商及社會風情,包羅萬有。壁畫內容,充分記錄當代社會景况,是當時的精裝歷史縮影。博物館門前建造了一幅磚石砌牆,是模仿墓穴內的無泥漿磚石堆砌成牆,手工巧妙,不單是無泥漿連逢,下方更有拱門,顯示成強大的結構力學,無需水泥連接,也足以力支撐沈重的石磚。博物館內有古墓群分佈圖,清楚顯示出千餘墓穴。至今只是開發得18個。真正的出土棺榔,上面都畫有精美漆畫。所有展示的墓穴磚畫,並不是龍飛鳳舞,或是莊麗河山的山水國畫,而是顔色鮮艷,但有點兒漫畫化的簡易作品。描繪生動達意,有如連環圖漫畫般描述墓中人生前大 。離開博物館,再駛回路經的化工廠,再轉小徑,向反方向的大平原駛去。未幾旅遊車駛到一個橋頭堡,這橋堡是為守衛從此渡河者而建。牆腳水蹟顯示出河水流經的痕跡。這是「石關峽水門」,是古代進入中原必經之路。
懸壁長城與起段烽火台,都是秦漢之世抗禦胡騎入侵中原的首站。現在旅遊車都可直達「懸壁長城」旁邊新建的停車場。此城牆是萬裡長城中的首段。下車探看,只見長長窄窄的城牆,長龍般似的,伸展到連綿的山上去。此時導遊勸告我們,如要登城步至頂處,必須自量其力,因路徑不好走。但團友都決意登頂。我們一步一步的向最高城堡邁進。大家都要分段竭息,穿過一個又一個的小城堡。回頭四探,天空廣濶,城外是一望無際的黃土平原,盡入眼簾。在此難以想像古代士兵,怎樣南征北戰抵禦夷狄,真是不可思議。幾經努力,結果到了最高的一處城台,從此四看,嘉峪關的地理環境就一目瞭然。最可惜的就是那巨型的化工廠,破壞了自然生態及天做之美。下一站就是「天下第一墩」。這是古代用作燃點烽火的土墩,烽火是古代向遠方打訊號及通訊,有強有弱,有濃有淡,有徐有疾。來到現場,只見黃土泥墩,面目全非。據導遊敘述,這是古代最早的「烽火台」,是在長城最西邊的第一個,因此而命名。在明朝時代,為了保衛邊疆,制止胡騎入侵。在此增建護墩城牆,連接起嘉峪關段,外敵無法從此闖入。跑完「懸壁長城」,登山下嶺,大家都有點疲倦,故此有人先回酒店打點或小休。
蘭州是我們當晚要落腳的地點。有鑑於前段夜車,行李背運的辛勞及狼狽。我們決定將行李送到車站托運。這樣行動就比較輕鬆,容易受控。我與兩位團友,從酒店取得行李,連同導遊,一起前往火車站,一方面可監督行李托運,二方面可以監點數量,以免出誤。來到火車站托運部,只見貨物零亂,種類繁多,更有濕貨及雜貨,大小不一。此處更有些貨物發出惡臭。既來之則安之,一於頂硬上。費時約四十餘分。馬上回到酒店,由於晩上要再乘火車到蘭州,團友決定到巿內隨便小吃了事。公意已決,全體徒步到前晚的街巿附近探索。這裡大小餐廳多得很,款式眾多。故此各自選菜,各自進餐,而後回報費用。約好九時正,在酒店門前上旅遊車。由於車站不遠,我們很快已進入車站。這車站比吐魯番的清潔,地方也比較空曠濶大。由於火車嚴重誤點,乘客都很不耐繁,或看小說或起來走動,坐著的乾脆閉目養神,甚至倒頭臥大睡。我們大打撲克派,殺得天昏地暗,一於小理。不知甚麼原因,火車一直等至午夜一時四十五分才到站。此時乘客都相當苦惱,站內職工只都禮貌勸喻,呼籲切勿爭先,以免發生意外。我們一行十六人,跟隨大隊,安步慢行,走到閘口。幸好我們都是活力充沛,習慣舟車勞頓。一出月台,看準車箱,馬上急步前進,但距離亦不太近。幸好行李早已托運,這段行程,易不是太困難。上到車廂,乘客甚眾,幸好車廂比吐魯番段的為佳。但說不上是國際水準,心中思量,這是絲綢之路,不足為怪,隨易而安可也。由於沒有大型行李,房門可以關上,睡得比較安心。這時人聲嘈吵,乘客都在交頭接耳。最難受的就是煙味薰天,幾經交涉請求,同車乘客答應停止吸煙。結果火車開啟了,如前一様,車廂不段搖晃,車輪與鐵路接口之聲,隆隆作嚮。將門關上,將燈關掉,仍然是難以入睡。撇起眼睛,好不容易,半睡半醒,以待天明。
下期預告:
甘肅省的蘭州市,名勝古蹟不少。美國的KFC「肯德雞」快餐在此紅火。「天下黃河第一橋」水勢滔滔,河水黃黃,長河雄渾。我們也親眼見識到水利功能很大的「天車」。更在「炳靈寺」有幸瞻拜千年以上數百尺高的佛祖山體巨像……
(撰文及攝影:陳紹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