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認同 處理孩子發脾氣

Must Read

Kids對孩子來說,尤其是2-5歲的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愛發脾氣的孩子,一般都是容易產生挫敗感的,這與孩子的年齡、社會經驗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關的。從孩子的認知上看,由於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決定,當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滿足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有時候甚至是打人、「絕食」。

Kids對孩子來說,尤其是2-5歲的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愛發脾氣的孩子,一般都是容易產生挫敗感的,這與孩子的年齡、社會經驗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關的。從孩子的認知上看,由於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決定,當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滿足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有時候甚至是打人、「絕食」。

若孩子只是偶爾發發脾氣,也不過分,就應該說是比較正常的。發脾氣並不是壞行為,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泄,愛發脾氣的孩子也絕不是壞孩子。但問題是,現在許多家長只重視對孩子認知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對其進行情緒管理教育。如果加上父母對自己的情緒也疏於管理,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想讓孩子不發脾氣都難。

所以,孩子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父母給的,而發脾氣習慣,則全部是父母「示範」和慣出來的。因此,幫助孩子自己找到情緒體驗背後的原因,學會情緒管理,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但不管怎麼說,家長遇到孩子發脾氣是很正常的,而遇到後的處理方法,也簡單之極,就是用心傾聽、認同情緒、探究發脾氣的背後原因、對症處理、事後處理五步。

第一步,用心傾聽

當孩子已經發脾氣以後,由於其情緒的不穩定,此時家長就需要保持平靜,溫和地做出傾聽反應,先讓孩子感覺你在關注他,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惡化。如果上來就強行制止、訓斥指責或勸慰,孩子反而會變本加厲。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發脾氣是,其表達一定比平時不清晰,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體語言和進行適當的猜測。

理論上,當孩子發脾氣時,你只要用心傾聽,是可以猜測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孩子發脾氣的初始期猜測原因,除個別比較明顯的情況,其他機乎都很容易失誤,甚至被孩子誤導。原因很簡單,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就算你猜對了,孩子往往也說不是,再猜也都是錯誤了。

第二步,認同孩子情緒

孩子發脾氣,就是一種情緒發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錯誤在先,也要給孩子宣泄不良情緒的機會,甚至還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妨允許孩子進行一些活動,如在紙上畫畫、打枕頭、被子等柔軟的物品,來發泄情緒。當然,此時家長的語言安慰、肌膚接觸的擁抱,都是很好保護孩子自尊心的選擇。

其實,認同孩子情緒是可以和傾聽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來傾聽,用身體接觸、放鬆的體態、輕柔的撫摸來認同情緒。這兩步的時間長短,可以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來判斷。所以,當你認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不要和他們講大道理、埋怨、預言式總結、批評了,這些都容易使戰火復燃。

第三步,探究發脾氣的背後原因

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除了精神病,沒有人會無緣故地發脾氣,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常」的理由。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其沒有學會正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不能按照成人的社會行為規範來做。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過多的猜測孩子的原因,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分的依賴。

當然,不管怎麼做,家長應該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勸慰和真正幫助孩子,而且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能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可以緩解孩子的心理緊張與壓力,慢慢讓其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做到與其他人的有效溝通。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The Village Project

只要你當上爸爸或媽媽,不論你是否可以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