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全球的目光會集中於倫敦東部的奧運主場館,欣賞奧運開幕式。這個主場館呈橢圓形,上闊下窄,又被稱為「倫敦碗」,總共能容納8萬名觀眾。屆時各國運動員聚首,五環旗飄起,奧運聖火點燃,向全球宣布2012倫敦奧運揭幕。
奧運場館 地盡其利
7月27日,全球的目光會集中於倫敦東部的奧運主場館,欣賞奧運開幕式。這個主場館呈橢圓形,上闊下窄,又被稱為「倫敦碗」,總共能容納8萬名觀眾。屆時各國運動員聚首,五環旗飄起,奧運聖火點燃,向全球宣布2012倫敦奧運揭幕。
「倫敦碗」和其他主要比賽場館,都位於倫敦東部史特德福(Stratford)地區的奧運公園內。那裡本是一個荒廢了的工業區,泥土和河水都被污染,被稱為「臭史特德福」。當倫敦成功申辦奧運後,當局花了六年時間徹底改造,拆卸大部分的建築物,並挖走被污染的泥土,修橋築路,建設主要場館和奧運村,還種植大量植物。奧運公園佔地2.5平方公里,足有13個維多利亞公園之大,是英國最大的市區公園。
綠化奧運公園
在倫敦工作的港人Janice是一名建築師,她去年9月到奧運公園參觀。公園給她的第一個印象是綠化。她說:「公園種植了不同國家的植物,並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例如印度、中國,十分特別,像一個國際化的植物公園。」
Janice對籃球館印象最深刻,因為她有份參與前期設計工作。她當時參與籃球場館工作,做一些物料研究,因為這項目價錢較低。倫敦奧運只有四個永久保留的場館,其他場館都會在奧運後拆卸,籃球場館就是其中一個。Janice說:「於是,我們希望找到一些物料,可循環再用或成本較低,棄置時可用於其他方面。」
可持續發展 減少開支
2012年倫敦奧運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可持續發展。倫敦奧運是第一個從申辦開始,就談可持續發展的奧運會。在有限的資金內,倫敦奧運盡可能沿用現時已有的場地。當局只會興建和永久保留一些有長遠價值的場地,包括奧運公園的主場館「倫敦碗」、游泳館和單車館,在奧運過後,將供體育會和社區使用。
「倫敦碗」和游泳館的部分座位,亦會在奧運後拆卸,運往其他地方使用。其餘的場地,包括籃球館、傳媒中心等,將拆卸重建成房屋和商店。
倫敦奧運定位為可持續發展,除了是世界潮流外,亦由於倫敦的奧運預算偏低。倫敦奧運的預算建設開支為 93億英鎊,只是北京奧運開支的四分之一。
支持本土人才 振興建造業
Janice說,倫敦奧運的設計理念和北京奧運南轅北轍。她指出,北京奧運特別的地方是請了許多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去設計場館,想將最好的設計放在同一個地方,像展覽館般。「但倫敦今次採用的,全都是英國本土的建築師,甚至是年輕新晉的建築師,可說是振興英國本土建造業。」她說。
不過,眼見英國經濟受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先後衝擊,政府出現巨額財赤。Janice說,市民對倫敦奧運的期望也相應降低。她表示,很多倫敦市民認為,奧運是一個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活動;更有人認為,倫敦不需要藉奧運會來提升國際形象。
金融海嘯 基建開支上升
倫敦奧運預算分為營運開支和建設開支。營運開支有20億英鎊,由倫敦奧組委負責,主要來自商業贊助、出售轉播權與門票和精品收益。至於建設開支,便由政府部門負責,包括建設奧運公園,興建場館,以及改善交通基建等。這筆預算由2005年申辦時的24億英鎊,兩年後,因為建築成本上漲,暴升至93億英鎊,引起輿論哄動。文化大臣喬維爾更表示,如果他們預早知道金融海嘯的情況,一定不會申辦奧運。
雖然受到兩波金融風暴衝擊,但倫敦奧組委委員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表示倫敦奧運早已籌集需要的資金,其中700萬英鎊是本地贊助,而且門票銷情非常好。他亦表示倫敦奧運不會超支︰「我相信我們能夠在預算內,舉辦一個精采的運動會。我們肯定不會超支。」
倫敦繼1908年和1948年後,第三次舉辦奧運會,愛德華茲表示倫敦奧組委會竭盡所能,讓全世界的人像去派對一樣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