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1934年到1968年期間,35位華人留學生來美奮鬥成功故事的英文書「第二波華人心聲」(Voices of the Second Wave: Chinese Americans in Seattle,1934-1968),自上(2011)年7月13日在南卡州Charleston市出版發行以來,深受華人囑目。該書編者兼記者、知名作家Dori Jones Yang女士,為使更多主流社會人士瞭解華人在美奮鬥、貢獻經過,特於4月21日(週六)下午4時在西雅圖中國城「陸榮昌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
講述1934年到1968年期間,35位華人留學生來美奮鬥成功故事的英文書「第二波華人心聲」(Voices of the Second Wave: Chinese Americans in Seattle,1934-1968),自上(2011)年7月13日在南卡州Charleston市出版發行以來,深受華人囑目。該書編者兼記者、知名 作家Dori Jones Yang女士,為使更多主流社會人士瞭解華人在美奮鬥、貢獻經過,特於4月21日(週六)下午4時在西雅圖中國城「陸榮昌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
彭慎副處長,出席發表會。當日出席嘉賓,除該館館長Beth Takekawa女士(日裔)、發表會3位主講人–古嘉訓院長(Peter Ku)、廖保和董事長(Paul Liao)、柯李保馨女士(Maria Koh)、外,另有書中15位作者及其家人、主流人士、僑胞、僑領等約100上出席,氣氛熱烈融洽。
「第二波華人移民」始於1931年起,日本不斷侵略中國,中國共產黨興起,大陸政、濟情勢鉅變,雖有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對日8年抗戰,美國隨後加入,取得勝利,但1949年共產黨佔據大陸,東亞、台海情勢大為緊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或稱「東方陣營」),進行「冷戰」,促使中國移民大批來美(Mass Migration),尋找「安全」棲身之地。時間就在1934年至1968年之間。
此時期移民大多為留學生,知識水準高,講國語居多,以台灣、香港、東南亞學生為主,初始歷經英語表達困難、種族歧視,惟終能克服困難,大多有成,屬高薪階級。但有關他們努力奮鬥經過,卻少有報導,為了彌補這一缺憾,編著此書。書中接受她訪談的35人都是最後在西雅圖定居、奮鬥有成的人,是典型的代表性人物(representa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