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安報導) 華盛頓州漢福德核廢料儲存場發生核泄漏危機。全美最大型的漢福德(Hanford)核子廢料處理場(Hanford Nuclear Reservation)的六個地下核儲存槽發生外泄。但官員強調,外泄物質不會即時危害公共安全和環境,但消息傳出後令到公眾不安,期望聯邦政府盡快處 理。
(周國安報導) 華盛頓州漢福德核廢料儲存場發生核泄漏危機。全美最大型的漢福德(Hanford)核子廢料處理場(Hanford Nuclear Reservation)的六個地下核儲存槽發生外泄。但官員強調,外泄物質不會即時危害公共安全和環境,但消息傳出後令到公眾不安,期望聯邦政府盡快處理。
能源部上周通知華盛頓州,發現漢福德核廢料場177座放射性液體貯存槽中,有一座發生外泄,但能源部長朱棣文與華州州長英斯理(Jay Inslee)商討後公佈,持續發現更多外泄情形。
1940年代二次大戰時設立的核廢料儲存槽,壽命一般為20年。今次洩漏事件再度引起質疑,為何仍使用過期已久的儲存槽,與及長久儲存的核廢料為何仍未完全清除。
韓福德核廢料場可儲存5300萬加侖的高放射性核廢料,是專為數十年來包括二次大戰期間,投擲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產生的核廢料而設,儲存量足可填滿數十個標準游泳池。
州長英斯理發言人史密斯說:「能源部表示,陸續發現更多貯存槽輻射外泄,至少有六座,可能還會有更多。由於我們認為目前不會對大眾健康產生即時威脅。但我們仍會密切關注,目前還不清楚是那種核廢料外泄及泄漏了多長時間。」
由於漢德福地區生產鈾元素,故此聯邦政府自1940年代興建了漢福德核設施,作為製造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 Project)而興建。為了清理漢福德核廢料,聯邦政府每年耗費20億元鉅款,佔全美核清理預算的三分之一,預料此項工作將繼續維持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