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16日宣布兩黨達成協議,即提高美國舉債上限授權到明年2月7日,並結束聯邦政府關門,支應預算到明年1月15日,國會將儘快通過這項決議。
美國參議院16日宣布兩黨達成協議,即提高美國舉債上限授權到明年2月7日,並結束聯邦政府關門,支應預算到明年1月15日,國會將儘快通過這項決議。
民主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Harry Reid)與共和黨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16日中午在聯邦參議院宣布達成協議,但並未對外說明國會如何投票通過這項決議。
根據參議院民主與共和兩黨達成協議,除將授權提高美國16.7兆美元舉債上限延長到明年2月7日外,也會支應聯邦政府重開大門預算到明年1月15日,但兩黨將會在12月13日前完成如何降低赤字等預算協商。
然而,美國參眾兩院16日通過法案,提高舉債上限並讓政府全面恢復運作。但從此天下太平了嗎?並非如此。
由於這次協議只是暫時性措施,數月後,民主共和兩黨對決的情況可能再度出現,而且未來可能繼續不斷重演。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治本而非治標,從根本解決美國聯邦政府不斷膨脹的問題,其中包括減稅與自動增加的福利津貼。
即使現在有人提出加稅並減少福利的兼顧方案,並獲得許多人支持,國會依然視而不見。共和黨堅決反對加稅,民主黨與勢力龐大的利益團體仍然強力反對減少社會福利支出。
許多社運人士認為,國會兩黨已經失去過去妥協、相忍為國的思想,一味想逼對方屈服,而這種做法可能傷害美國經濟。
此外,惠譽信評(Fitch)週二(15)日把美國「AAA」債信評等打入「負面觀察」名單,意味近期內降評機率增加。
惠譽雖重申美國將提高舉債上限,但「政治邊緣策略與財政彈性降低,可能升高美國違約的風險」,即使國會達成短期協議可避免違約,但預算僵局已削弱市場對美國政府與經濟政策有效運作的信心。
美國財政部表示,惠譽此舉反映提高債限的急迫性,國會已「解除美國經濟面臨的違約風險」。
惠譽表示,明年第一季結束前,將決定美國信評展望負面觀察的後續,是三大國際信評業者中,唯一考慮降評的機構;標普(S&P)與穆迪(Moody’s)目前分別維持美國信評在「AA+」、「Aaa」,展望穩定。三家機構都預期美國不會出現債務違約的最壞狀況。
標普在2011年8月8日美國華府陷入政治僵局後,摘除其3A頂級信評,隨後引爆「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道瓊指數狂瀉逾六百點、跌幅逾5%,亞歐主要股市亦重挫。
美國17日有1200億美元公債到期,因投資人擔憂無法獲得償付,本週以來此一年期公債殖利率已漲0.16個百分點,至0.36%,相較於9月26日殖利率僅負0.01%。
美債主要承銷商之一瑞士信貸利率策略師澤西表示,美國財政有足夠現金可支付17日帳單。
專門分析政府財政的Wrightson ICAP分析師認為,即使債限問題拖過本週,美國財政部在10月24日前債務展延支付應無問題。
若債限問題遲遲未解,根據華府智庫兩黨政策中心研判,迄11月1日美債將出現技術性違約,也就是美國有錢可還債、只是債限無法提高,這與希臘無錢還債的狀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