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州立大學農業研究中心人員宣稱,主動標示基因改造食品是「無用的信息」,原因是缺乏清晰和具廣泛研究支持。
農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邁克.卡恩(Michael Kahn)說:「標示產品應該是對人有用的信息,標籤上不可能囊括所有。」”
華盛頓州11月將要為此作522號公投決議,要求幾乎所有含有生物基因改造食品包裝,都要為消費者顯示標籤,由選民表決。正反雙方努力展開宣傳活動,已花費超過數百萬元,是華州歷史上最昂貴爭取支持文宣活動之一。
華盛頓州立大學農業研究中心人員宣稱,主動標示基因改造食品是「無用的信息」,原因是缺乏清晰和具廣泛研究支持。
農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邁克.卡恩(Michael Kahn)說:「標示產品應該是對人有用的信息,標籤上不可能囊括所有。」
華盛頓州11月將要為此作522號公投決議,要求幾乎所有含有生物基因改造食品包裝,都要為消費者顯示標籤,由選民表決。正反雙方努力展開宣傳活動,已花費超過數百萬元,是華州歷史上最昂貴爭取支持文宣活動之一。
I – 522支持者表示,他們不是憂慮食品安全,而是食物信息知情權問題。其舉例指出若在同一農場作為圈養及在野外捕獲的魚獲,同樣的產品應該凸顯明示在標籤上。
不過,卡恩和助理教授邁克爾.納夫(Michael Neff)認為這樣顯示基因改造信息是一種誤導。納夫解釋:「要在標籤上寫著《可能含有基因改造成份》,但並沒有告訴人們是什麼類型的基因改造及佔產品成份比率。」
生物基因改食品主要分佈在七種農作物中,前四名主要是玉米、棉花、大豆和苜蓿。改造基因可通過在實驗室,與多類其他種子基因結合、作部分刪除或作根本改變。
卡恩和納夫沒有具體說明在華盛頓州,什麼農作物已遭基因改造,只說出華州「有很多小農作物是基因改造。目前根本沒有科學證據顯示,人類持續進食基因改造植物會損害健康。」
I – 522支持者否認基因改造食品標籤是無用的說法,消費者有權知道他們購買及食用產品的成份。卡恩說,隨著需求、技術和經濟因素,在不久的將來幾乎所有的食物都需要進行基因改造,才能跟得上時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