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讓代謝更旺盛

Must Read

根據研究指出,人類可以連續17天不吃東西,但是,卻不能2天沒有喝水,由此可知,隨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關鍵。


喝對水 很重要

問題是,你知道該喝多少水?又該選擇哪種水喝呢? 水喝不夠,健康亮紅燈 人體一天的排尿量約有1500c.c.,若再加上汗水、皮膚蒸發的水分及排出的糞便等,每日流失的水分大約是2000~3000c.c.,因此,每日補充的水量,建議應在此範圍之內。

研究指出,若水分補充不足時,失去體重10%的水分,就會釀成健康問題,而若失去20%的水分,則會直接造成生命的危害。 至於哪些疾病與水分補充不足有關?專家指出:「幾乎百分之百!」可以說是人體所有的疾病,小至感冒、皮膚彈性度、便秘問題,大至慢性病、癌症等,都與水分的攝取息息相關。

然而,多數人喝水多半是因為口渴才想到要喝水,其實口渴時所補充的水分,只占身體需求量的2∕3,遠遠低於身體所需的水分。所以,隨時補充足夠的水,保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對於身體的健康有顯著的重要性。

弱鹼性水 改善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常感到疲勞 除了隨時喝足夠的水之外,喝對水其實也相當重要,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瓶裝水,有標榜含天然礦物質、高山泉水、無污染深層水源、鹼性水、小分子水等等,到底哪種瓶裝水才最適合人體?

大家都知道,萬病由酸性體質而起,健康的人血液pH值為弱鹼性,大約介於7.35~7.45之間,剛出生的嬰兒,血液pH值就是屬於弱鹼性,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攝取酸性的飲料、食物,生活起居的不正常、精神或肉體的緊張,以及外界的環境污染等等,使得體質逐漸呈現酸性,健康狀態也隨之變差,而這些警訊都離不開與身體的酸化有關。

也因此,該如何改變酸性體質,便成了許多民眾迫切的需求。但要想改變身體的酸性體質,僅僅靠改變食物的攝取是遠遠不夠的,專家指出,由於人體70%是由水組成,要改變酸性體質,建議飲用弱鹼性水,尤其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水,更容易於滲入人體細胞。 喝水可以吸收最重要 弱鹼性水可以平衡體內的電解質,如果人體血液呈現酸性的話,各種生化反應都會減慢,毒素也會因此累積,相較於鹼性體質的人來說,酸性體質者常會出現疲勞、棈神不振、四肢無力、思維遲鈍、胃酸過多等問題。

此外,正常水分子團約有13至15個水分子組成,稱為大分子水,研究發現,大分子水較不易吸收,而且容易造成腸胃腹脹的現象;若是將弱鹼性水分解成溶解力強的5至7個小分子組成的水,稱為小分子水,這種小分子團水與人體的體液相當接近,更容易於滲入人體細胞,能快速補充因為缺水而造成的細胞酸鹼失衡,腸內微生物的活動也會變得比較活潑,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更旺盛。

正確喝水法
喝水看起來很平常,但是要說這水怎麼喝才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你說你經常喝水,可是沒什麼變化啊,那是因為沒有人教我們正確喝水。喝水的時間、量的多少,都會對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排毒:人體經過了一宿的代謝,體內的垃圾需要外力的説明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劑」。此時的細胞像一個乾燥的海綿,會捕捉喝進的水,並在40分鐘左右排出。早上別喝太涼或太熱的水,溫度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

煩躁:
大腦製造出來的內啡肽被稱為「快活激素」,而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激素」。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樣也可以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輔助體力勞動,腎上腺素會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場,它也會隨著淚水排出。

不渴:也得喝水。美國「水健康」網站指出,當人們覺得口渴時,身體已經流失了至少1%的水分。因此,上班族應該形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習慣,每1小時喝一次水,每2-3小時排尿一次。

睡前:
抿上兩口水。當人熟睡時,由於體內水分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會變高。老人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降低腦血栓風險。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過多,老年人有起夜的習慣,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償失。

洗澡後:
慢慢喝水。特別是洗完熱水澡後,身體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臟跳動會比平時快些,喝水應特別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溫水,否則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運動後:
跟著心跳喝。最好過幾分鐘,等心臟跳動稍微平穩後,再接著小口小口地喝些溫開水。喝水時,儘量保持速度平緩,喝水的頻率最好與心跳頻率接近,再間歇式地分多次喝。這樣,才能使心臟有規律、平穩地吸收進入體內的水分。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南北新茶飲店

現在年輕的留學生如果有機會細聽前輩訴說...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