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軍僅憑産品說明書就決定購買美國生産的軍事裝備——這是韓國「統營」號救護艦腐敗案的驚人之處。4日,韓國國會議員公佈材料稱,韓海軍參謀總長黃基鐵應為「統營」號軍購弊案負責。更有議員提出,「軍人涉軍購腐敗,應按利敵罪嚴懲」。
韓國《東亞日報》5日報導稱,韓最大在野黨「政治民主聯合」國會議員文在寅4日公佈材料,指控「黃基鐵對統營號軍購弊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擔任防衛産業廳艦艇事業部長期間,黃基鐵不僅親自主持「統營」號聲吶採購招標工作,更對美國H公司最後中標起了決定性作用。事實上,當時H公司中標時尚未完成該艦聲吶的研發工作。韓海軍有關部門在未做任何樣品測試的情況下,僅憑H公司的産品說明書就得出「符合作戰要求」的購買結論。與美國H軍火商簽署購買「統營」艦聲吶合同的全過程黃也有份參與。
韓國首艘3500噸級水上救援艦「統營」號共耗資1590億韓元,原計劃於去年10月交付韓海軍,但由於聲吶等核心設備故障頻出,韓海軍至今仍拒絶接收。今年「歲月」號沉船事故發生後,「統營」號因性能不達標,未能及時投入營救,軍購弊案隨即被爆出。事後,韓國監察部門調查發現,韓國海軍以41億韓元購買了實際價值僅為2億韓元的聲吶。更令人吃驚的是,該聲吶居然與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平澤」艦是同一型號。
然而,「統營」號軍購弊案只是韓國軍購腐敗的「冰山一角」。據《韓民族新聞》4日報導,韓國國産武器已淪為「假冒僞劣産品」的代名詞。在2010年的一次性能測試中,被韓軍捧為「國産武器之花」的K-11衝鋒槍共發射子彈80發,竟有38發出現故障。韓國國會議長鄭義和更披露,K9自行火炮、K1A1戰車等韓軍方引以為傲的K系列武器均曾在訓練中出現嚴重故障。
韓媒普遍認為,軍購腐敗是一個制度性問題。《朝鮮日報》分析稱,「韓國軍購的預算、招標、性能評價等各個環節都由防衛産業廳壟斷,這几乎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韓聯社5日發表評論認為,韓軍必須對武器採購機制「動大手術」,以杜絶軍購腐敗現象。「最近5年,有243名大校以上軍官在盈利性企業工作,其中95人在退役僅2年後就在軍火企業擔任要職。」韓聯社認為,正是這種軍人的「前官禮遇」,造成了當前軍購腐敗不斷。
在5日的政府質詢會上,更有不少國會議員要求應「將涉嫌軍購腐敗的軍人按利敵罪嚴加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