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報紙24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儘管其所謂「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獲得的民眾支持減少,但安倍的領先優勢明顯。有分析指,安倍之所以在此時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是為了用勝選後消除2015年自民黨黨魁改選時來自執政黨內部的威脅。
日本報紙24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儘管其所謂「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獲得的民眾支持減少,但安倍的領先優勢明顯。有分析指,安倍之所以在此時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是為了用勝選後消除2015年自民黨黨魁改選時來自執政黨內部的威脅。
據《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將在12月14日的大選中投票支持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這是主要反對黨日本民主黨所獲得的支持者數量的三倍以上。《朝日新聞》的民調還顯示,安倍內閣的最新支持率仍處於39%的低點,與上一次調查的結果相同。《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不認可安倍晉三幫助國內經濟擺脫通貨緊縮的努力。
11月21日,安倍解散眾議院,預定12月中投票。日本原本應在2016年舉行下一次大選,而安倍出人意料的決定提前舉行大選令反對派措手不及。由於組織不力且缺乏能夠替代「安倍經濟學」的切實政策平台,日本反對黨均未能迅速爭取到民眾支持。
彭博社認為,如果這次大選能夠取得穩健的勝利,安倍就可以消除明年自民黨黨魁改選時來自執政黨內部的威脅。
安倍是在仿效他外叔公的做法。安倍的外叔公佐藤榮作是日本戰後在位最久的首相,在1964-1972年擔任8年首相期間,為了鞏固權力,他曾兩次提前選舉。2007年安倍剛上任首相不到一年就辭職下台,此後日本幾乎每年就換一位首相。儘管安倍這回任職已經超過一年,可是他必須信守恢復經濟復蘇的承諾,才能挑戰佐藤榮作的紀錄。
東京中央大學政治學教授Steven Reed說:「日本的傳統就是一旦首相支持率下滑,就換另外一位上台。」他說,過去六位首相都是因為無法信守承諾而迅速流失民意的支持。
安倍面臨的風險是計劃適得其反,流失國會席次,結果引發執政聯盟內部的挑戰。在日本政壇,對於在任首相而言,同室操戈構成的威脅通常比反對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