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選鞋時,常常更多的關注顏色、款式和是不是合腳。這對於日常活動而言,也許也就夠了。但跑鞋是一種功能鞋,是説明我們實現特定目的的。那麼,怎麼樣挑選一雙合適的跑鞋呢?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呢?
一、瞭解你的腳和跑步方式。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這裡有個概念需要瞭解—pronation,中文裡稱為內翻;但是,這似乎是容易造成誤解的翻譯。簡單的說,pronation指的是,腳在落地時翻轉的方向。Overpronation是內翻,常見於足弓較低的人中,Underpronation是外翻,往往出現在足弓較高的人中。
大部分人跑步時,腳是內翻。那麼如何判斷呢?綜合起來,有2個小竅門。
觀察你的跑鞋:如果鞋跟和鞋掌內側磨損比較多,那麼應該是內翻(overpronation);如果鞋跟和鞋掌外側磨損比較多,那麼應該是外翻(underpronation)。如果磨損比較均勻,那麼就是normal pronation。
觀察你的身體感覺:如果你的腳掌內側疼痛,或者足繭較厚,說明承受壓力較大,那很有可能是內翻。據說90%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內翻。
二、根據腳的移動方式,選擇合適的鞋。
因為腳觸地方式的不同,也就決定了肌肉的緊張程度、壓力的傳導方式,對身體的不同部位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如果不注意,很可能會引起受傷。我們也許很難改變跑步的方式,好在現在很多跑鞋通過特殊的選材和設計,能很大程度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的,也就是選擇一雙合適的鞋。
從pronation的角度而言,跑鞋分為3種—neutral(避震), stability(穩定型)和motion control(姿態矯正型);不同類型,主要可以通過觀察鞋底足弓部分的設計和材料來辯別。
避震型在足弓部位沒有什麼特別處理。外翻的人應該選擇這種類型。
穩定型和姿態矯正型在足弓部位加強了支持,移動控制型的跑鞋支持更強,這樣能幫助減輕腳掌內側壓力。內翻的人應該選擇這種類型。
三、鞋型和尺碼
鞋不能緊,趾尖不要抵住鞋尖,要留出點活動餘地。腳寬的人,可以看看Asics, Mizuno, Saucany這些牌子;腳窄的人,可以看看Nike, New Balance, Brooks.最重要的是試穿,看看輕重如何,感覺如何。
四、鞋面和材料
最好是選擇網眼鞋面和萊卡和滌綸材料的,不但輕便,而且能給腳更大的舒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