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報導)位於華埠/國際區的巴拿馬酒店(Panama Hotel)近日從國家歷史保護信託基金(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收到一筆總額$137,000的基金撥款,這筆撥款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贊助。
(張亞平報導)位於華埠/國際區的巴拿馬酒店(Panama Hotel)近日從國家歷史保護信託基金(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收到一筆總額$137,000的基金撥款,這筆撥款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贊助。
巴拿馬酒店已有105年歷史,這座六層高的建築當年由被認為是西雅圖第一位美籍日裔的建築師Sabro Ozasa設計建造。儘管外表就足夠吸引人,然而酒店最大的秘密卻是隱藏在遊客鮮至的地下室內。
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二戰期間,1941年珍珠港襲擊帶來的恐懼和不安使得當時在任的羅斯福總統簽發政令強迫把居住在西海岸的約12萬日本居民轉移到收容所。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否以及何時還能再回來,其中不少人臨走前都變賣房屋以及值錢家當,然而他們離開攜帶行李件數卻有嚴格規定,於是當時巴拿馬酒店的主人Takashi Hori把酒店地下室騰出來給日本城(Nihonmachi)十幾戶家庭使用,存放他們帶不走的行李。
戰爭結束後有一些居民返回酒店認領行李,但還有些人或者去世或者搬走或者只是純粹地想忘掉過去再也沒有回去取走自己的東西。
這項被遺棄的物品特殊之處在於都是日常用品,如籃子、碗、照片、可口可樂標誌牌等。
這段歷史在西雅圖鮮為人知,然而新的專項基金撥款或許將改變這一局面。
「人們有必要知道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酒店主人約翰遜(Jan Johnson)說。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一直擁有這棟建築,他希望在酒店傳承到下一位繼任者之前可以確認酒店的未來是明確的。
2006年巴拿馬酒店就被提名為國家歷史景觀,不過這項和全國2 500處建築共享的提名並未確定它必須要被保存保護。
國家歷史保護信託基金於今年四月授予酒店「國家寶藏」稱號,使之成為全美第60個獲得這一稱號的歷史景觀,這一榮號表明酒店不止是歷史建築,更是前景不定的瀕危建築。躋身「國家寶藏」行列也使得此次專項撥款如水到渠成。
國家歷史保護信託的場地負責人Sheri Freemuth稱機構接下來第一步將在秋季對儲藏在巴拿馬酒店的所有物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研究,第二步則是確定所有發現的意義,預計在明年春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