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遍東南亞的粵曲王子首次來臨西雅圖表演,他來自馬來西亞,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國家。作為首位香港流行曲樂壇歌手,堪稱「始祖」,鄭錦昌也是香港TVB第一位簽約的馬來西亞藝人,他很感謝雲豹娛樂公司MiPo Seto和Solomon Wu的邀請來西雅圖演出,使其了卻心願,順道祭奠李小龍。
邂逅李小龍
鄭錦昌在馬來西亞看電影「唐山大兄」的首映禮時,場面火爆噓撼,他敬佩李小龍這個民族英雄,功夫非凡,雙節棍打得出神入化,由此創作了「唐山大兄」這首歌。當年,他帶領穿著馬來西亞傳統服裝的歌星到香港登臺並演唱了這首歌曲,剛好李小龍打電話給蔡和平,説他非常喜歡,令鄭錦昌喜出望外,可惜此次沒有緣份見到李小龍。
李小龍有一個習慣,很喜歡顯露他的胸肌,然後叫人打他。鄭錦昌在香港影城遇到李小龍時,李小龍也在鄭錦昌面前大顯身手。見到偶像心情非常緊張,鄭錦昌提議與他合照,李小龍一口答應,可惜合照影得模糊不清,令他深感遺憾。
1973年,香港TVB的「歡樂今宵」五週年紀念,通常上節目的藝人都會在後臺等待出場,但監製讓他先化好妝,穿上唐山裝,然後送他回酒店等待,等開場前幾分鐘才讓他入厰,他覺得莫名其妙。他入到廠時,沈殿霞和全體藝員站在兩旁,當他在中間開始唱《唐山大兄》時,大門打開,工作人員把大盒上的大蛋糕推到他面前,上邊寫著「五週年紀念」,突然間,從盒裡面跳出李小龍,李小龍和鄭錦昌四目對視,惊訝在此見到對方。由於現場直播,李小龍繼續打工夫,當鄭錦昌唱到「踢到個個一撲一祿」,鄭錦昌俏皮地用腳踢了一下李小龍,李小龍一個轉身,突然飛身一腳踢向鄭錦昌,他大吃一驚,但只感到一陣勁風在鼻尖劃過,自己竟然絲毫無損,好準繩的腳法啊!李小龍的功夫可謂天下無雙,這一腳令鄭錦昌難以忘懷。他在「歡樂今宵」主唱的「唐山大兄」,與李小龍打功夫的經典合作,成為全城佳話。
粵曲王子的由來
早年,鄭錦唱的唱腔像何非凡,馬來西亞人都稱他為「小何非凡」。梁醒波帶領梁家班等人到馬來西亞登臺,鄭錦昌當他們的司儀,他們一天表演四場,之間還有「隨片登臺」。其中有一場戲需要一個角色,梁醒波讓鄭錦昌飾演。當他一出場,台下觀眾,紛紛高呼「小何非凡」。後來,他到香港EYT工作,波哥不停告訴其他人,他的粵曲唱得有板有眼,他是粵曲王子,從此就有了這個稱號。
粵語流行曲始祖
六十年代的香港,無論電視臺和電臺播音員講的都是粵語,但播放的歌曲全部都是英文和國語,他們認為粵語歌不登大雅之堂。第一次香港TVB電視臺邀請鄭錦昌上「歡樂今宵」時,吩咐他只可以唱英語和國語歌,不可以唱粵語歌。在他的再三懇求下,終於允許他唱一首粵語歌,兩首國語歌。第二天,全城各大報紙紛紛報導,馬來西亞來的馬拉仔的粵語流行歌《海上風光》唱得優美動聽,根本沒有人提及那兩首國語歌,幸好他堅持自己的宗旨。1967年,一曲《鴛鴦江》令他紅遍整個東南亞,《男人!男人!》這張唱片,在香港發售,短短兩天唱片便被搶購一空。有記者採訪他,問他從哪裏來,他說:「馬來西亞的吉隆坡的半山巴。」記者好奇地說:「那是什麽地方?那些人是不是住在樹上,同老虎獅子一起?是否近新加坡?」那時很多香港人根本不認識吉隆坡這個城市,大家只認識新加坡。所以記者就叫他「星洲粵曲王子」。
《新禪院鐘聲》
《新禪院鐘聲》比《唐山大兄》還要為大家所熟悉。當年唱片公司幫他灌錄唱片,要他自己填寫十三首歌,當他看到蘇翁的「舊禪院鐘聲」時,愛不釋手,去「舊」改「新」,把《新禪院鐘聲》和自己填寫的歌曲,一起灌錄成一隻大碟。任劍輝生前曾經稱讚他唱「新禪院鐘聲」是唱得最好的一個。還有一次,他在歌廳演唱這首歌,新馬師曾聽後,立即起立鼓掌,高度讚揚。得到兩位粵劇名伶的稱讚,令他倍感欣慰。這首《新禪院鐘聲》在網上有超過百萬點擊率,是卡拉OK的熱門歌曲,也令他榮獲香港明報十大歌星獎。
勤奮好學
鄭錦昌是潮州人,從小講國語和潮州話,小學四年級便輟學,13歲開始工作。他自小陶醉於廣東大戲,愛聽譚炳文的香港麗的呼聲戲劇化小說,從而講得一口流利的粵語。他是一個出色的填詞人,將許多國語歌詞改寫為粵語歌詞,名小說家依達曾經稱讚他説,鄭錦昌所填的詞,像詩一樣美。填詞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字,便打個符號,然後再請教别人。他很感謝上天給他的天賦,可以寫出許多優雅而動聽的歌詞。
未來動向
70年代, 他曾與麗莎合唱《含淚祝福》,他們雖隸屬同一間唱片公司,但他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面,是由公司在香港挑選音樂,他在吉隆坡錄音,麗莎在新加坡錄音,然後再合成這首歌。最近,兩人終於親身攜手合作《戲中戲》,經典金曲重聚。
鄭錦昌在8月13、14、15和16在吉隆坡連開四場演唱會。
出版公司打算幫他出一本書,他笑稱:我的歌迷已經老眼昏花,所以決定改為推出一隻名為《流星歲月》的DVD歌集,講述50年的心路歷程。他坦言:人生幾經曲折,有起有落,衹要坦然面對,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