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家族聲明表示,霍金教授星期三(3月14日)凌晨時分在劍橋郡家中安詳辭世。「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不凡之人,他的研究成果與學術遺產將會一直承傳下去。」霍金的子女在聲明中表示:「他曾說:『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這個宇宙也沒什麼值得探求的。』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露絲、羅伯特及帝姆·霍金又讚揚父親,既有「勇氣與堅持」,又具「才華與幽默」,為世人帶來啟發:「他今天離我們而去,我們感到深切悲痛。」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為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1963年,霍金發現自己行動開始變得笨拙,經檢查,被確診患有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一度被評估只餘下兩至三年的壽命。病情不斷加重的霍金在1970年已經無法自己行走, 他開始使用輪椅。其後幾年,肌肉萎縮情況日益嚴重,全身能夠活動的部分僅剩幾個手指。1985年,動過穿氣管手術的霍金喪失說話能力,只能依靠手指按動一個講話器按鈕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與外界交流。
1985年,霍金身體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肺炎,醫生為其進行氣管手術,雖然救回性命,但霍金自此失去說話能力,只能依靠手指按動一個講話器按鈕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與外界交流。
在此情況下,霍金仍於1988年完成《時間簡史》一書並對外發表。這本深入淺出介紹宇宙學的著作,解答了人類一直探索的時間有無開端、空間有無邊界問題。該書被譯成40多種文字,發行量高達2500多萬冊。
霍金相信,自己的病況事實上帶來了好處,令他的生命歷程更加有意思。「我21歲時對生命已經是零期望,此後的一切都是額外的好處。」他曾在一次訪問中如是說。
但他的身體不便,令他必須倚杖他人照顧:霍金一直感謝陪在他身邊20年,為他打點一切的首任妻子簡,兩人育有三名子女。是故當霍金與簡離婚、並於1995年另娶其看護時,親朋好友均感到驚訝。 2000年以來,霍金時時出入劍橋當地醫院,治理不同傷病。警方曾就霍金有否被言語侮辱或暴力對待,盤問數人;霍金多次否認受虐,警方亦未有就此正式拘捕任何人。
霍金提出了黑洞能量散發、繼而蒸發的理論,被稱為「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然而,他最有名的當屬「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這套完整的法則,能為『宇宙如何誕生』等一系列問題提供解答,」霍金說:「宇宙將何去何從,又會否結束?若然,它將如何結束?」「如果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就將會知道上帝的思想。」
《辛普森家族》就曾描繪霍金與主人公荷馬一同喝酒的場景,他亦曾在BBC經典科幻喜劇《紅矮星號》(Red Dwarf )中粉墨登場、以投影的形式出現在《新星空奇遇記》(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現身,甚至參演美國熱播科學劇《生活大爆炸》。
2014年,以其前妻簡·霍金著作為藍本的電影《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推出,由英國演員艾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扮演霍金。霍金本人曾與雷德梅恩見面,協助對方凖備角色。
「新福爾摩斯」班尼迪克·康柏貝奇及雷德梅恩均曾飾演霍金,後者更憑此角捧回奧斯卡。
他一直致力鼓勵大眾對太空產生興趣。「我認為,地球上的生命面對滅絶危機,」他曾說:「一次突發的核戰爭、基因改造病毒,或其他危機均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局面。人類如果不向太空出發,將無未來可言。」「因此我希望觸發更多人對太空的興趣。」霍金更曾表示,認為外星生物存在是「完全合理的假設」,但警告外星生物來到地球,可能只會掠奪地球資源後就離開,「就像哥倫布抵達美國之後,本土美洲人所遭遇的下場」。「我們人類只要看看自己,就可想像智能生命或會演變成我們『不希望遇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