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Porn
xbporn

仲秋 古月照今塵 — 麗澤嵐影

Must Read

兩年之前,就在那中秋佳節的前夕,來勢洶洶的莫蘭蒂颱風,從台灣南端的海上掠過。強風復以豪雨,大地景致丕變。

一根根攔腰折斷的電線杆,一排排倒伏仆地的行道樹,驚懾著正處風雨籠罩之中的人們,也幾乎聲斷了中秋節的團圓賞月之夢……

 

那時,電視傳來怵目驚心的災情畫面,風雨飄搖的惶恐心境不斷重複。強風呼嘯,豪雨敲窗,就在這外頭風強雨驟、內心惶恐無依之際,一首描寫山林幽靜生活的〈山居秋暝〉,卻冉冉浮現於腦海之中。

這是一首唐朝王維的詩,詩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順著這大自然的恬美景致,徜徉於雨後秋涼的山林意境裡頭,流淌在明月清泉的天地視野之中。這番來自於大地動靜氛圍的幻化,竟然讓那原本躁動不安的心思,慢慢地沉靜了下來。

走進了那空山新雨的寧靜境界,探訪了這松林幽篁的月韻風華,古今多少的明月風流韻事,便隨著颱風呼嘯的風雨聲,逐漸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之中輕輕浮現。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不同的時空夜色,相同的古今孤寂。只不過,李白是獨酌於銀色皎潔的花間月下,而我則係側身於風雨之聲瀰漫的書房燈前而已。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唐朝詩人李白的這首〈月下獨酌〉,係為五言古詩。此詩的背景為花間,道具是一壺酒,角色只有自己,動作則係獨酌,這種飲酒的場面,顯然是相當的單調孤寂。然而,李白卻把這種寂寞的花間月夜,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透過驚人的想像力、豁達的胸襟,抒寫了一場以月亮和孤影為伴,酣飲歌舞的奇特幻化場景。讓那原本無情的「物」和這有情的「我」之間,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心靈交流,以及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

李白才情自然流露,表現手法靈活自如,在他大氣磅礴的畫意詩情筆下,大自然的山、水、風、月等現象,都成為懂得詩人意境、傾聽詩人心情的知交朋友。此種生動的大自然取景,和宋朝蘇軾〈前赤壁賦〉中,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心靈境界,頗有曲韻相通之處。

然而,相對於〈月下獨酌〉的場景,那種屬於當下時空的現在進行式之揮灑模式;李白的〈把酒問月〉,則更是穿越時空、往來古今,在「今人古月」以及「今月古人」的歷史長河映照裡,數度悠遊、徜徉迴旋。

至於,那馳騁於古今詩文的內蘊悠揚氣勢,則更顯然有別於「花間月下獨酌」時的兩人對影……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在這首〈把酒問月〉詩詞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喻着月亮的綿長永恆,人生的變化無常。雖然,古人不見今時月,但是古月依然照今人,以如此恢弘的心思以對,古人今人就像逝去的流水一般,雖然時光永不回頭,但他們所曾見到的那輪明月,卻是亙古如斯、毫無變易。

整首〈把酒問月〉詩中,從酒寫到月,從月又回歸於酒;也從空間的場景描繪,寫到時間的心靈感受。它跨越了物質的制限,連結了時空的古今長河,讓意境無限綿延。此一貫串永恆與變易兩極的意境哲理,如衡之宋朝蘇軾的〈前赤壁賦〉一文,則也頗有著一番異曲同工之妙。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終究,對於事物的解析和看法,往往僅是繫乎個人的一念之間而已。

同樣以明月為主題,蘇軾的〈水調歌頭〉,則顯然另有一番綿綿的親情存乎其間。詞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不僅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也很明顯地反映了作者複雜的情感,因為此時的蘇東坡與胞弟蘇轍(子由),已經有七年時光未得團聚了。

面對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當一輪皓月當空,遍地銀輝灑落之際,此刻的蘇軾的心潮起伏,於是乘著酒興正酣之際,揮筆寫就了這首傳頌千古的詩詞名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這首詞的破題起句,蘇軾沿引了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意,採用「明月幾時有?」的問句,把讀者引入此一帶有哲理意味的浩瀚無垠境界之中。他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卻又隱約讚歎著中秋的美景,並且在這綿綿意境裡,涵蘊著對人生的層層潑墨。

蘇軾的〈水調歌頭〉,場景清麗雄闊,氣勢磅礴深遠。心思優遊於月下廣袤的清寒世界,視野馳騁於天上人間的開闊境界,並且將這些所見的外在景物,與內在豁達的胸襟予以結合,體現出了蘇詞意境中,那種豪放飄逸的風格。真是,「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至於,蘇軾後來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以及在〈前赤壁賦〉中所描繪的月下泛舟,那種飄飄欲仙的人間幻境,則似乎皆與此種思維有所關聯……

 

伴隨著整天綿延不絕的強風大雨,莫蘭蒂颱風終於逐漸遠颺。然而,就在中秋節這一天的黎明時分,颱風再度臨去秋波,讓高雄下起了一場超大的豪雨,只是下雨時間不長,約莫一小時左右的光景而已。

隨著雲銷雨霽、積水漸消之後,那原本陰沉黝黑的天空,終於逐漸轉換成了淡淡的白雲布敷,而隱匿於雲端數日的太陽,竟然也出乎意外地於中午時分,露出了燦爛的光芒,似乎正在預示驚魂未定的人們,夜晚那輪皎潔明月的到來。

張九齡〈望月懷遠〉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以及許渾《秋霽寄遠》的「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這種對著明月傳送相思的期盼,在這颱風才剛剛過後的中秋夜晚,似乎顯得特別的殷切。

絢麗晚霞過後,夜幕再次低垂,月娘知人心,浮雲淡如紗。在這風雨過後的高雄東方夜空,終於出現了朦朧的月亮光影,正在盡力灑下銀色清輝,溫柔俯視著滿目瘡痍的街道樹影,輕輕膚慰著餘悸猶存的市井小民。只是,「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仲秋風雨後,古月依舊照今塵……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FYC 2025 Lunar New Year: ...

ARCADIA, Calif. – J...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