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編譯)根據從野生鹿身上收集的數千個樣本的分析,美國人已經數百次將COVID-19病毒傳播給野生鹿;此外還發現人們通過與鹿的接觸感染了鹿身上的變異病毒,並將其傳播給其他人。這發現表明野生鹿可能充當了新冠病毒的傳播媒介,需要加強對人與野生動物之間接觸的注意和控制措施,以減少傳播風險。
發表的分析是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疫局(APHIS)牽頭進行的為期數年的研究項目的首年成果。該研究計劃旨在研究病毒在美國野生動物中的傳播情況。這項研究是美國政府的一項重要努力,旨在加深對病毒傳播的了解,並為採取相應的控制和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科學家們分析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間從美國2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採集的8830份野生白尾鹿樣本,研究了其中282只鹿感染的COVID變異病毒。
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些樣本進行基因序列比對,將來自白尾鹿的病毒與全球人類感染案例數據庫中的其他公開報告的病毒樣本進行比較,以追踪這些變異病毒在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傳播。
他們發現了109起獨立的病毒傳播事件,這些事件中的病毒與之前已在人類中感染的病毒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這些病毒中的一部分仍在不斷變異和在白尾鹿之間傳播,其中包括Alpha、Gamma和Delta等引發早期大流行的值得關注的變異病毒。在奧密克戎變異病毒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占主導地位之後,這些變異病毒依然存在。
這項研究還發現了18個樣本中沒有與同一州內的人類SARS-CoV-2病毒序列有密切親緣關係的情況,這讓科學家無法確定這些變異病毒在人類中的起源和傳播路徑。
研究的作者寫道︰「這項研究表明,白尾鹿成為了 SARS-CoV-2 病毒的一個潛在宿主,並能夠在其體內維持病毒的存在。即使在人類群體中某些變種病毒變得較為罕見或消失時,這些變種病毒仍然能夠在白尾鹿中存活並傳播。」
其中三種變異體具有一種明顯的模式,起初,這些變種病毒可能從感染人類的個體傳播到鹿群中,並在鹿群內繼續傳播。然後,某些鹿可能再次將病毒傳播給人類,導致變種在人群中傳播,這模式被稱為「倒灌」(spillback)。其中兩種倒灌變種發生在北卡羅來納州,另一種發生在馬薩諸塞州。這種倒灌的現象意味著某些變種病毒可以在人和鹿之間相互傳播,形成一個傳染鏈。
研究為人們對疫情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也為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病毒傳播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據。
另外,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一項調查發現,有3人感染了鹿的這種標誌性變異,以及幾隻在同一動物園的獅子也被同一株病毒感染。
這些人中沒有人表示他們與鹿隻有密切接觸或去過動物園。
人畜共同傳染病
APHIS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白尾鹿等多種美國野生動物是否有可能成為長期所謂的「儲備物種」(reservoir species)。這一概念中的「儲存物種」是指能夠維持和傳播病原體的動物種群,從而成為病原體在自然界中的源頭,並能持續感染其他物種。
加拿大科學家之前的一份報告指出,存在一種與已知的SARS-CoV-2變體高度不同的血統,這種變體源於鹿,並傳播給人類。
隨著病毒在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傳播,政府科學家們對病毒對動物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病毒的傳播不僅可能對人類造成健康威脅,還可能對野生動物種群和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密蘇里大學的萬秀峰教授(Xiu-Feng Wan)在新聞發布中宣布研究結果時強調了白尾鹿與人類的密切接觸和它們在人類活動區域的常見存在。白尾鹿通常在人類居住區、公園和城市邊緣地帶出沒,與人類的生活環境有著頻繁的接觸。它們常常出現在我們的庭院、公園附近,甚至可能進入城市地區尋找食物、水源或庇護所。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還揭示了人類與鹿之間傳播疾病的潛在風險。在野鹿種群中傳播的疾病可能會對當地的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在密歇根州的情況中,為了增加野鹿種群數量,人們進行了「補充餵養」,但這卻導致了牛結核病在野鹿中的傳播。
為了減少SARS-CoV-2病毒的傳播,CDC曾建議人們避免與野生動物進行親密接觸,避免接觸它們的糞便、尿液和口水等分泌物。此外,由於野生動物可能攜帶其他人獸共患病的病原體,避免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也可以減少其他危險疾病的傳播。
萬教授表示︰「SARS-CoV-2或任何人獸共患病的潛在病原體在野生動物群體中的持續存在和演化,可能會引發獨特的公共衛生風險。」
這一觀點提醒我們要重視野生動物中病原體的存在和演化,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的潛在交互作用。對於預防和控制人獸共患病,需要採取適當的監測和防控措施,包括加強野生動物監測、採取合適的野生動物管理措施、提高公眾對人獸共患病的認識和預防意識等。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人類感染病原體的風險,保護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Photo by Scott Carroll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