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總統大選,物價差不多是最大的話題了。
2020年疫情期間,封鎖引發供應鏈中斷,導致美國的食品價格開始大幅上漲。最大漲幅出現在2022年,當時通貨膨脹開始爆發,美聯儲也收緊了貨幣政策。這些原因再加上其他因素,如消費者購買模式的突然改變,政府疫情救濟金的注入等,造成需求增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了幾十年來最大的食品價格上漲。
好在去年通膨開始緩和,今年的情況比去年更好。數據顯示,至少在過去的一年半中,工資增長已超過物價增長。
但是,這些數據似乎與選民的真實感受脫節了,選民對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依然怨聲載道。時逢大選年,藍領中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拜登任上物價飛漲,川普任上日子好多了。
到底是數據對還是選民的感受對?物價高是拜登的錯嗎?
白宮承認高物價仍是美國家庭嚴重關切的問題
今年6月,白宮在報告美國藍領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大多數物價的增長速度的同時,特別表示,兩件事可以同時是真切的︰經通膨調整後的實際工資正在穩定增長,而高物價仍然是美國家庭嚴重關切的問題。
白宮在學習和進步,傳達的訊息越來越務實了。最早的時候,我們聽到比較多的聲音是,美國的通膨比歐洲發達國家好多了。後來又說,通膨已經緩和很多了。再後來是強調,雖然物價有漲,但美國人收入的增長高於物價增長,不少經濟學家也這樣為拜登政府辯護。
可是,別處漲價更多並不能消除此地增長的價格;通脹緩和只是不再瘋長,已經漲上去的價格不一定會降下來;更重要的是,統計數據不可能代表每一個人的情況。
還有一個事實︰不少收入沒怎麼漲的選民,在2020年拿到的有川普簽字的救濟支票,是他們這一生中拿到的最大一筆「收入」。他們收入低,往往是錢還沒進來,帳單已經等在那裡了,從來沒有過手上有這麼多錢,那種有「餘錢」的感覺要忘記都難。
我們總說,拿個例來描述總體是錯誤的。那麼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對收入沒怎麼增加的人來說,他們感受到的就是購買力下降,別人收入增加多少都與他們無關。這種時候,如果還對這些人強調數據證明收入增加高於物價增長,那就是重複希拉蕊的錯誤︰當川普對一次次失望的選民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時,希拉蕊喊出對應的口號居然是「美國已經很偉大了」(America is already great),典型的與選民的感覺脫鉤。
但是,如果選民認為物價高的責任在拜登政府身上,對選民說「我知道你的痛苦,理解你的痛苦」,也是於事無補。選民要求的是,去解決問題。
那麼,物價高到底是不是拜登政府的責任呢?或者說,不管是誰的責任,拜登政府是不是努力解決問題了?
誰的責任?
造成物價上漲的因素不是單純的一個兩個,如前面所說的供應鏈中斷和美聯儲的高利率政策等都有影響,但左翼「基礎工作協作組織」(Groundwork Collaborative)的研究人員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將2023年下半年美國通膨率的一半以上歸因於企業利潤率。
該表將物價影響因素分為三類︰勞動力,非勞動力和利潤。在2023年下半年,勞動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同季節分別為73%和50%。非勞動力因素如供應鏈等,這時不再是問題,其影響是降低物價,分別為-27%和-33%。而企業利潤則對物價上升分別有53%和83%的貢獻。
這說明了,疫情剛開始時,物價上漲很大程度是因為供應鏈斷裂等不可控因素。等到這些不可控因素解決了之後,企業卻藉這個機會牟取暴利,使得物價繼續上漲。
2022年6月,專業事實查核網站「PolitiFact」一個相關的事實查核也證實了這一點。
美國肉類聯合企業基本上就是四大家︰JBS Foods、泰森(Tyson Foods)、嘉吉(Cargill)和Marfrig。它們收購牲畜、屠宰、加工肉類,然後賣給零售商。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12個月內,肉類價格上漲了12.3%。這超過了8.6%的通膨率和10.1%的整體食品價格漲幅。那這四家肉類聯合企業的情況如何呢?
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JBS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44億美元,比前12個月增長了70%;泰森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41億美元,比前12個月增長91%。
嘉吉在截至2021年5月31日的財年中實現了創紀錄的49億美元淨收入,比前12個月增長了60%。
Marfrig公佈2021年淨利潤為8.201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32%。其年度報告中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利潤」。2022年第一季度Marfrig淨利潤下降,原因是該公司斥資3.6億美元購買了巴西家禽和豬肉加工商BRF的股票。即便如此,Marfrig的首席財務官仍表示,這是公司「營運最好的第一季」。
注意,前面「基礎工作協作組織」的報告是說企業超高利潤最嚴重的是2023年,而PolitiFact的事實核查證明了,就是在2022年,四大肉類加工企業利潤就已經創歷史新高了,2023年這些企業在這樣的基礎上利潤再創新高,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肉類包裝公司創紀錄的高利潤對食物價格上漲有相當大的責任。
懲治哄抬物價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拜登政府和許多民主黨人一直在指責這四家企業集團人為控制價格,壓低了對牧場主的收購價,抬高了肉品的零售價。
2024年民主黨總統競選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的總統競選經濟議程中,也將雜貨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歸咎於企業哄抬物價,並在其經濟政策演講中呼籲聯邦禁止企業在食品雜貨方面的哄抬價格行為。
但是,副總統並沒有提供具體政策細節。而這類經濟問題的爭論極為複雜,所針對的又都是有足夠資源的特大企業,實施懲罰的話,訴訟代價非常大。
從經濟法則來說,當某種物品在供需平衡上呈短缺狀態時,價格上漲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會促使廠家加倍生產,也會吸引新的資金和企業投入到短缺物品的市場中去,這樣不僅解決了短缺問題,還會自動調整物價,不會發生物價不合理地長久居高不下的現象。所以,一個正常、健康的市場,物品短缺和不合理高價現像一般總是暫時的,會通過市場自帶的調節功能解決。
相反,如果政府干預價格,就會阻止(或不鼓勵)新的資金和企業投入短缺物品,打亂市場秩序,妨礙正常的市場調節。所以,一般學者專家都對政府介入市場行為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但現在的情況是,疫情的影響因素已經過去很久,食物價格還是降不下來,這就不像正常的市場行為,似乎正常的市場調節失效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美國肉類價格降不下來與壟斷有極大關係
正常的市場調節與健康的競爭環境分不開。如果是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就不會產生有挑戰意義的競爭,當然也就不會有正常的市場調節。
在美國銷售的所有牛肉、豬肉和家禽中,有55%至85%是由JBS、泰森、嘉吉和Marfrig這四家企業作為中間商銷售的。而這四大家又有各自的營運區域,這就導致很可能某個地方只有一家肉類加工商。在這種情況下,收購價格基本上就是這家肉類加工商說了算,牧場主或養牛場主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同樣,零售商也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
任何一個產業,只要產業鏈中有一環被壟斷了,整個產業鏈的價格就可能被壟斷企業控制。結果就是,只有壟斷企業收穫巨額利潤,產業鏈上的上家和下家等其他產業都被壟斷企業控制得沒有成長空間。
事實上,肉品供應產業就是這樣,在大型肉類包裝公司的利潤飆升的同時,許多牧場主和養牛場主抱怨說,牲畜的收購價格長期不動,而他們的經營成本卻在增加,以至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肉類包裝只是整個食品業的一個縮影,《衛報》2021年的一項分析顯示,少數幾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控制著普通美國人經常購買的數十種食品雜貨的近80%的市場份額。例如,百事可樂控制著88%的調味醬市場,美國人喝的93%的碳酸飲料由三家公司擁有。我們吃的73%的早餐麥片也是如此。
拜登是幾十年來第一個真正反壟斷的總統
1890年通過的《謝爾曼法》(The Sherman Act)是美國的一部反托拉斯法,規定了從事商業活動者之間的自由競爭規則,從而禁止不公平的壟斷。該法以其主要起草人約翰·謝爾曼參議員的名字命名。
《謝爾曼法》廣泛禁止︰1)反競爭協議;2)壟斷或試圖壟斷相關市場的單邊行為。該法授權司法部提起訴訟,禁止違反該法的行為,此外還授權因違反該法的行為而受到傷害的私人當事方提起訴訟,要求三倍賠償(即三倍於違法行為給他們造成的損失的賠償金)。
成立於1914年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與司法部配合,打擊壟斷行為。
但是,自雷根時代開始,政府對妨礙競爭的企業行為採取無視的態度,而且走入了以價格為唯一標準來衡量消費者利益的狹隘領域,拋棄了保證製造商有健康的競爭環境這個關鍵原則,進而直接把反壟斷法變成了只是盯著價格的消費者保護法,卻不知,當初這個法律制定時,根本還沒有消費者這個概念。
遺憾的是,不隻共和黨拋棄了《謝爾曼法》的本意,就是民主黨的卡特、克林頓、奧巴馬總統也都如此。是他們都不明白嗎?也許,但肯定不都是。很可能是,長期以來,壟斷資本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他們惹不起。
事實上,奧巴馬曾經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說明他心裡明白。上任後,奧巴馬派司法部長和農業部長去廣大農村做了個聆聽之旅,聽到了農場主、牧場主和養牛場主的許多抱怨,特別是肉類加工商對他們的盤剝和掠奪。這些農場主人、牧場主人認為,關鍵的問題是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不是公平競爭。他們沒說錯。
但是,在其上任後的第一次中期選舉中,奧巴馬試圖做的反壟斷沒有開始就遭遇了巨大的阻力,被指責為反企業、反商業。奧巴馬敏銳地嗅到了信息,在他後來六年的任期內,再也沒有任何反壟斷的努力了。
只有拜登真正在反壟斷上做事情了。拜登也是幾十年來第一個上任後沒有讓華爾街的人充斥政府要職的總統。相反,他任命了被《紐約時報》稱為「重建了數十年的壟斷法」的,當時年僅32歲的莉娜·可汗(Lina Khan)為FTC主席。可汗的「重構壟斷法」,就是要讓反壟斷法回到其初衷,以建立健康的競爭環境為主要責任。
著名的美國教授、作家、律師和政治評論家,曾擔任克林頓總統的勞工部長的羅伯特·萊克(Robert Reich),一生都在為消除美國巨大的貧富差距而努力。2008年《時代》雜誌將他評為本世紀十大內閣成員之一,同年,《華爾街日報》將他列入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排行榜第六位。他退休後繼續參與社會活動,目前與人合作做一個每週一次的播客節目。他今年4月做了一期節目,討論「食品價格為什麼失控?」,邀請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為嘉賓。波倫是美國食品業特別有研究的美國新聞記者和大學教授,他不僅精通反壟斷法,還了解壟斷法應用過程的變化。
波倫說,反壟斷法根本不是針對保護消費者的,而是防止壟斷企業對生產商、製造商的盤剝和掠奪,其手段就是不讓企業強大到成為壟斷力量。他說,儘管自雷根後,政府對反壟斷法的執行走偏了,但這只是文化和習慣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他特別強調,政客不糾偏,不改變方向,不是因為法律上不清晰,而是缺乏政治意願,不敢挑戰華爾街的壟斷勢力。
波倫深知拜登頂著多大的壓力。萊克和波倫都說,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就是因為企業壟斷,拜登為了改變壟斷造成的不公平現像做了很多,是從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之後第一個真正對壟斷企業動刀的總統。在老羅斯福之前,反壟斷法是個沒牙齒的老虎。注意,這也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沒有人去利用法律。老羅斯福是個敢於變革,不怕得罪權貴的人,第一個在老羅斯福的攻擊下倒下的信託巨頭正是美國最有權勢的實業家——皮爾龐特·摩根(J.Pierpont Morgan)。老羅斯福說,無論多麼有權勢的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隨著他對其他「不良」信託公司的打擊,他的聲望與日俱增。拜登現在做的就是當初老羅斯福總統做的。
說拜登是幾十年來最支持工會的總統,也是在糾正貧富差距方面做出最大努力的總統,真不是什麼溢美之詞,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描述。拜登是真正在試圖讓一個偉大的美國重新回來。所有這些,都是拜登「美國回來了!」的努力之一。
萊克和波倫說,拜登做了這麼多,現在選民將高物價怪罪於拜登,實在太不公平了。
反壟斷,選民能做什麼?
美國現在這種有毒的經濟環境和反競爭環境,是壟斷資本深耕數十年的結果。現在美國三分之二的企業部門變得過於集中,企業的利潤遠高於1920年代以來的任何時候,而且過多的利潤流向了極少數巨大的投資基金。權力的不平衡已經成為現實。要改變,不是一屆總統任命能夠完成的。
民主黨政治人物中直到最後還支持拜登競選總統的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佛蒙特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在一個播客採訪節目中說,他反對拜登退選就是因為他相信拜登是真正懂得支持工會,反壟斷,反華爾街意義的人,拜登拒絕走治標不治本的路。幾十年來,只有拜登做到了這樣。
波倫說,就是現在正在打的幾個反壟斷的官司,政府一方的辯詞還是太傾向於保護消費者,沒有完全從保護生產商的角度辯論。當然,這也取決於法庭文化。人們已經忘記了反壟斷法的初衷。可見要改變有多難。
儘管很難,似乎一眼望去盡是黑暗,波倫說他還是抱樂觀態度。他說,拜登懂了,還有其他一些年輕政客也懂了。他特別提到了新澤西參議員科里·布克(Cory Booker)和蒙大拿州參議員喬恩·泰斯特(Jon Tester)正在致力於嚴厲打擊農業行業的市場集中。
波倫呼籲選民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選票,來支持敢於挑戰壟斷企業,敢於挑戰華爾街的政客。他說,他一直聽見的聲音是,請選民從草根角度提供支持,這樣,政客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才比較容易。他說,這是白宮的請求,是政府部門,如FDA的請求,是布克和泰斯特的請求…
拜登退選後,那些財富權貴紛紛以捐款方式湧向賀錦麗。知道他們的第一個要求是什麼嗎?撤換FTC主席莉娜·可汗!這是經典的以經濟實力購買政治權力!莉娜·可汗已經成了華爾街的頭號公敵。
9月4日,賀錦麗公佈了徵收28%資本利得稅的計劃,低於拜登提出的40%稅率建議。當然,一切都還不是定局,我們可以繼續觀察。28%和40%的資本利得稅,究竟哪個更好更合理,也不是有定論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頂住華爾街的壓力非常不容易。
如果選民希望賀錦麗能夠抵抗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僅將她送入白宮,同時也給她參眾兩院的明顯優勢。只有這樣,她才能抵禦住在華爾街的壓力,抵禦壟斷企業的壓力。
小羅斯福(FDR)總統1932年第一次當選後能夠推行新政,改變美國的經濟環境,也藉了很多東風。大蕭條當然是促成改變的最主要理由,但同樣重要的是,FDR有非常好的政治條件。那年,FDR以472選舉人的高票當選,民主黨在眾議院拿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席位(313–117),參議院也是絕對多數(60–36)。這給了FDR一個強有力的授權。
四年後,選民充分體會到了FDR新政的好處,當時全國的平均收入增加了50%。在那個還沒有真正走出大蕭條的時期,收入的貧富差距並不那麼大,所以,這個收入增長是被選民普遍感覺到的。結果,1936年的大選,FDR以523:8的選舉人票當選,他只輸了兩個州︰緬因和佛蒙特。那一年選舉中,民主黨在國會也獲得了更大的優勢︰眾議院331–80,參議院76–16。這又反過來為總統繼續推行新政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所以,如果當選,要繼續拜登政府的反壟斷實踐,賀錦麗也需要能夠推行另一個新政的政治環境。現在就看賀錦麗團隊能否成功向選民銷售這個賣點,也看選民是否有信心和智慧給賀錦麗一個機會。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原創作品,與「美國華人雜談」聯合發表。歡迎轉載、分享、轉發。
策劃|信息正義編輯部
作者 | 溪邊愚人
編輯 | 美華雜談、信息正義編輯部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