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發表新書松樹下的問答     禪定是在日常生活中而非枯坐

Must Read

蓮生活佛主持地藏王菩薩本尊法、開示佛法

蓮生活佛4月12日主持西雅圖雷藏寺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活動,發表第304本著作「松樹下的問答」。書中對於修行人是否應該有情、禪定的意境、不二法門、融入虛空、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等等題目,都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盼望讀者領悟旨趣,在塵寰中能身心清淨,慈悲行善,最終都脫離輪迴大海,昇登安樂淨土。

佛陀時代,舍利弗尊者在山林深處靜坐禪定,維摩詰大士來到他面前,告訴舍利弗,真正的禪定不是這樣的,是不論在何處都十分泰然,隨遇而安,不被諸法所縛,隨時隨地解脫。

維摩詰又說,像你這樣在山林裡枯坐,沒有利益有情眾生,與人脫節,這只是自了漢,沒有感情,離群索居,這是偷生。舍利弗問,應當如何做呢?維摩詰回答,有情。

蓮生活佛指出,維摩詰與舍利弗的這段對話,對修行人來說是一聲棒喝,修行固然重要,但教化眾生、自利利他更重要,維摩詰大士說的對,禪定是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均在禪定、修行,而不是枯坐。因此,食則供養諸佛菩薩,衣則結界防護,住則觀心,行則持佛菩薩心咒,財則濟世,名則度生。

關於禪定的意境,蓮生活佛說明,若以水為喻,念頭在粗定時如瀑布,細定時如激流,深定時如潺潺之水,最細定時如潭水無波,而三摩地定時,則如平鏡般的靜水。

在禪定的覺受上,人人不同,也受五大影響,地大則自覺堅固如山,水大則自覺清淨自在,火大則自覺光明放射,風大則自覺坐於虛空、神足於佛國剎土,空大則自覺靈光獨耀,時空皆不存在。

蓮生活佛勉勵讀者,我們必須修習禪定,身心在禪定中可以分分合合,可以看見自己本來光明璀璨的佛性,也可以將佛性融入本尊的心、上師的心,此時自己、佛菩薩本尊、上師這三心融合成一,這不只是靈光獨耀。

所謂靈光獨耀,蓮生活佛說這是難以形容的,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或如一粒火形成大片火光,或如一陣風吹入虛空,也可說是無作、無相、法爾本然、空,此時已進入寂滅為樂的喜樂境界,但可將佛性轉成對無邊眾生的慈悲與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六度萬行中的布施般若波羅蜜。

在本書中,蓮生活佛提及,菩薩大慈大悲,常隨順機緣去利樂眾生,因此,當眾生需要財富,便有求財的密法,如聖觀音第一富豪法即是。修此密法,需禮拜佛菩薩、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誦經、持咒、禪定,並守住佛弟子的本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便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維摩詰經中,佛陀告訴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此處的有盡即是世間法,無盡即是出世間法。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