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編譯)自新冠狀病毒大流行衝擊美國經濟以來,食品雜貨的價格以數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導致牛肉和雞蛋等基本主食的價格大幅上漲,並迫使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新考慮如何在餐桌擺放足夠的食物。
隨著全美各地多名工人感染新冠肺炎,一些工廠不得不關閉並破壞了將食品從農場運送到商店貨架的渠道,日常食品供應鏈已經被顛覆。即使一些最大幅度的漲價有所緩解,但近3000萬美國人在領的600美元聯邦失業救濟金於上週五到期,這令人們更加擔憂的是,經濟衰退的漫長尾巴可能會加劇未來幾年糧食不安全狀況惡化。
在新冠疫情早期,因經濟被迫封鎖,導致驚人的裁員潮,衝擊食品系統。一些派發餐點的停車場,停滿了等待食物的車輛。根據非營利組織「餵養美國」(Feeding America)的數據,從3月初到6月底,全美各地的食品銀行共分發了超過19億份食物。僅在3月份,食品銀行發放的食物就比平均每個月多出20%。
來此大洛杉磯地區,現年35歲的肖恩·瓦拉茲(Sean Valadez),於3月中旬在他失去音樂和現場娛樂行業的工作後,從Costco帶著值600美元的食品雜貨回家。當時他希望這些食品雜貨能供他的一家吃喝長達45天。40天後,當他回到Costco時,瓦拉德茲對牛肉、雞肉、鮭魚和雞蛋的價格上漲幅度感到震驚。那次的購物,不包括酒水在內,已「令人瞠目」高達1000美元。瓦拉德茲說,他沒有從購物車中退掉任何東西,「因為這很丟臉」。他刷了信用卡,回家後告訴他的太太,他們必須做重大改變。因為他們的失業救濟金無法支付如此高的雜貨賬單。
瓦拉德茲說:「我離開美國是為了買得起食品雜貨。」瓦拉德茲帶著家人在墨西哥與他的岳母住在一起。雖然加州有自己的家,但為了讓家人吃上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他只好暫時留在墨西哥。
自從2月份經濟衰退以來,通貨膨脹一直不是緊迫的問題。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上週表示,由於需求疲軟,尤其是在受到大流行影響最大的旅行和酒店等行業,使價格下降。但食品價格除外。鮑威爾指出:「對於包括食品在內的某些商品,供應方面的限制導致價格明顯上漲,給那些因收入減少而掙扎的人增加了負擔。」
事實上,根據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上週五(7月31日)發布的數據,自2月以來,幾乎每種食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牛肉和小牛肉的價格漲幅最大(20.2%),其次是雞蛋(10.4%),家禽(8.6%)和豬肉(8.5%)。與去年同期相比,牛肉和小牛肉的價格上漲了25.1%。根據季節性調整後的BEA數據,雞蛋同比上漲了12.1%,豬肉則上漲了11.8%。
對於許多主要食品而言,在春季和夏季初,供應鏈破裂同時消費者需求激增,因此價格上漲最為嚴重。目前,因為供應緊張狀況逐漸緩解和消費者不再大量囤積,某些類別的商品,如雞蛋的價格出現回落。牛奶價格實際上已經降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新冠疫情的出現,人們發現了,雜貨店系統都受到供應鍊的束縛。還有,學校與飯店庫存的方式與支撐雜貨市場的不同。
在大流行初期,烘烤和囤積導致雞蛋出現短缺。另外,由於沒有足夠的硬紙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紙箱來包裝雞蛋,因此雞蛋的供應鏈也被打亂。幸好,一些餐館可使用粉狀或液體形式的雞蛋,這與雜貨店的全蛋不同,所以對餐館影響較少。
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系主任傑森·盧斯克(Jayson Lusk)指,牛奶的供應鏈也受到基本包裝問題的困擾。對供應給食堂和學校的小紙盒牛奶的需求,食堂和學校的關閉,大副減少。而消費者需求的是加侖容量的牛奶。盧斯克說:「供應不能轉移到需求所在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價格上漲的很大一部分。」
至於肉類,在4月和5月,大規模的新冠病毒爆發使牛肉和豬肉加工廠的數千名工人感染。工廠被迫縮減生產量或完全關閉,導致供應鏈緊張,並由於購物者爭相囤貨而引發短期短缺。
儘管供應鏈正在好轉,但總體食品價格上漲仍然持續。對於將近3000萬名每週失去600美元聯邦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來說,他們能用來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的錢比以往更少。城市研究所收入與福利政策中心( Income and Benefits Policy Center at the Urba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伊萊恩•瓦克斯曼(Elaine Waxman)說:「削減食品預算是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這是一種試圖應對經濟衝擊或持續資源短缺的策略。」
根據城市研究所的分析,在5月份,有六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缺乏糧食安全。瓦克斯曼說,自大流行初期以來,這一差距有所緩解,部分原因是600美元的聯邦救濟金。國會正在考慮的一項經濟刺激法案草案將不會擴大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也稱為食品券。也不會擴展大流行EBT計劃(Pandemic EBT program)。
瓦克斯曼說,糧食不安全狀況蒙上了陰影。大蕭條之後,十年來糧食不安全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很難估計經濟何時會復蘇,因為要想好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控制公共衛生危機╴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