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by Cheng 編譯)近日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感染冠狀病毒的孕婦死亡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 7 倍,這一發現是在再次呼籲為待產者接種疫苗之際得出的。
週一發表在 BMJ Global Health 雜誌上,有研究指出他們匯集了來自包括美國的 12 個國家的 13,000 多名孕婦的患者數據。 除了更高的死亡率外,受 COVID 感染的孕婦更有可能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需要呼吸機或患上肺炎。此外,懷孕期間感染冠狀病毒的孕婦所生的嬰兒有更大的風險出現嚴重後遺症,那些嬰兒出生後需要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可能性是其他嬰兒的兩倍,並且擁有更高早產的風險。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全球健康助理教授艾米麗·R·史密斯(Emily R Smith) 說,孕婦的疫苗接種率低可能是因為大眾假設孕婦一般比較年輕和健康。
根據非營利性衛生政策組織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項民意調查,截至 2022 年 5 月,約 29% 的已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女性仍相信有關 COVID 疫苗的繆誤,尤其是關於疫苗對生育和母乳喂養的影響。調查發現,即使大眾總體上對疫苗有信心,但當涉及到懷孕的時候,很多人仍會出現猶豫。
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母胎醫學專家凱瑟琳·格雷 (Kathryn Gray) 表示,圍繞疫苗的錯誤信息可部分歸因於社交媒體上的反疫苗言論:「這已經成為一個政治問題,我認為我們的健康政策信息沒有保持在應有的水平。現在仍然人們因 COVID 失去性命。鑑於嚴重的健康後果,我認為衛生公共政策信息傳遞不足。」除孕婦外,全球整體疫苗接種率已經下降,這歸咎於大流行的資訊疲勞影響了世界大部分地區,導致疫苗接種率急劇下降。
因此,許多健康協會,例如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和母胎醫學會,均建議孕婦接種冠狀病毒疫苗。 儘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不斷公開公共衛生信息,自 2021 年以來,懷孕期間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人數顯然有所下降。
據美國媒體報導,雖然在美國新生兒死于 COVID 的情況很少見,但在接近分娩日期時曾感染 COVID 的孕婦所生的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天的病毒檢測呈陽性機率為 2%。現時圍繞 COVID 對嬰兒的影響的研究仍然不斷在進行,但病毒對嬰兒或兒童的認知和身體發育影響仍是一個未知之數。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疫苗可以顯著降低因 COVID 感染而死亡和住院的風險,但史密斯表示,推動為年輕人接種疫苗是全球關注的問題。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的兒科傳染病專家 Jennifer L. Lighter 指出,衛生界需要大力推動人們在懷孕期間接種疫苗:「一些婦科醫生和產科醫生並沒有優先給予提醒大眾。」
史密斯說,她希望這項研究能鼓勵更多孕婦接種冠狀病毒疫苗:「這不是一些極端的建議。重要的是要知道,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後面臨的風險更大,因此接種疫苗並採取其中一些預防措施是值得的。」
Photo by Camylla battani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