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編譯)儘管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但一種新的新冠病毒亞變體正引發了輕度警報,一些公共衛生官員認為這種變種可能與結膜炎(或又稱「紅眼病」)有關。
然而,有傳染病專家表示,這是這種病毒正常軌蹟的一部分。
4月底,洛杉磯縣公共衛生部門發出警報,稱感染XBB.1.16菌株(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Arcturus」(大角星))的人「更有可能經歷結膜炎作為其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
報告指出,該菌株可能比其他近期變種更具傳染性,人們應該「採取同樣合理的新冠預防措施以避免感染」。
但是據傳染病專家說法,該變種不應引起對疫情早期階段的擔憂。
凱澤家族基金會的《KFF Health News》的公共衛生編輯和流行病學家席琳·岡德(Celine Gounder)博士說︰「這就像狼來了的故事。擔憂在於,如果每次出現新的變種時都喊狼來了,當確實沒有引起高度關注的理由時,你將失去公眾的信任。」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自2023年1月以來,新冠病例、住院治療和死亡人數一直在穩步下降。
生活也在逐漸恢復正常,大多數人不再在公共場所戴口罩。
范德堡大學醫學院(Vanderbil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指出,Arcturus菌株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種」,因為「雖然它的傳染性很強,但似乎並不比其他變種更嚴重」。
沙夫納還表示,新冠疫苗似乎也能很好地保護免受該變種的感染。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賈斯廷·萊斯勒(Justin Lessler)表示,普通民眾對該病毒也有更大的免疫力,這是「病毒影響人們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變化的最大驅動因素」。
萊斯勒稱,新的變種似乎只是「一個不斷演變的病毒」的一部分。
萊斯勒說︰「所有跡像都表明,我們正在逐漸適應像流感一樣的世界,病毒會繼續演變和免疫逃逸,我們將因此而面臨反復的流行病。」
而貢德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眾應該就「我們可以容忍多少死亡人數」以及「我們要花多少錢來預防死亡」進行討論;「這是一個價值判斷,而不是一個流行病學判斷。」
與此同時,萊斯勒表示,人們仍然可以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接種疫苗、戴口罩和進行快速檢測。
萊斯勒說︰「如果您是一個或與某個高風險人士同住的人,我認為需要謹慎。我們仍然有好的工具來幫助對抗它。」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