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賣場看著各種光燦奪目的燈,總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徘徊了老半天試圖比較出一個所以然,卻還是一頭霧水。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嗎?究竟該如何在茫茫燈海裡挑到一顆最適合我家的省電燈?
每次到賣場看著各種光燦奪目的燈,總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徘徊了老半天試圖比較出一個所以然,卻還是一頭霧水。
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嗎?究竟該如何在茫茫燈海裡挑到一顆最適合我家的省電燈?
市面上較適合居家照明使用的燈主要是白熾燈、螢光燈、LED燈這三大類,想評估哪一種燈最適合自己,重要的是認識每一種燈的類型與優缺點。
第一次買燈就上手
如果不想再迷失在大賣場的燈海裡,可以透過以下步驟,找出一顆最適合你家的燈。
1. 決定光源種類
不同的空間會有不同的使用習慣,家裡究竟該選什麼燈,其實應該先衡量不同的空間會如何使用電燈。例如,需要大面積、長時間照明的環境,如客廳、房間適合用螢光燈;經常開關燈的樓梯間、廁所,就適合能夠快速點滅的LED燈;冬天的床頭、浴室如果使用會發熱的白熾燈,不僅能照明還兼具保暖。
2. 演色性至少80
演色性是物體在光源下呈現的色彩真實性,它的數值從0~100,愈高代表顏色愈自然,空間相對也會變得比較舒適、和諧,因此居家照明至少要選擇演色性80以上的燈,否則顏色太詭異看起來臉色很糟,反而讓人覺得不舒服。
所有燈裡面白熾燈最接近太陽發出的自然光,演色性最高,Ra值訂為100,目前最好的螢光燈可以做到90以上的演色性,LED燈的演色性也可以達到80以上。
3. 選顏色
燈的顏色稱為色溫,數值愈低,光的顏色愈黃。燈泡色偏黃光,色溫約3000K左右;晝光色偏白光,色溫約5000K(中午室外的陽光)~7000K。
燈色的選擇會影響家中的氛圍,冬天適合用燈泡色營造溫暖的感覺;夏天則建議換成晝光色創造涼爽感。在同樣的溫度下,小朋友在黃光的環境裡會流汗,但在白光下就不會,所以色彩的確會影響生理的感受,因此家裡的燈應該要有換季的概念。
4. 評估亮度需求
既然大方向已經確定,再來就是要評估你家究竟需要多少光能(稱為光通量,單位是流明,Lm)的燈,數值愈大愈亮。
一般居家照明大概需要150~300Lux左右的照度(Lux),照度是每平方公尺有幾流明的光能(Lux=Lm/m2),所以只要知道空間是幾平方公尺就會知道總共需要多少流明的燈。
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閱讀的時候需要高達500Lux的照度,所以看書時一定要使用檯燈補足光源。
5. 挑瓦數
瓦數是燈消耗的功率,所以當你確定家裡需要幾流明的光能後,再挑出瓦數最小的燈,就是最省電的選擇。
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包裝上沒有標示流明數,可以看發光效率(Lm/W),只要將發光效率乘上瓦數就是流明數了。
環保節能這樣做
1. 汰換耗能燈。將大瓦數的白熾燈、鹵素燈換成省電燈泡或LED燈,如此一來,至少可省電75%。此外,可以將傳統T9螢光燈管換成電子安定器的T5螢光燈管,這也可省下20~50%的用電。
2. 不是燈愈少就愈省電。燈不是買的少就省電,如果在有需要的地方能隨時照明,反而會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電費。例如沙發旁有閱讀燈、樓梯間有小燈,就不必老是為了一個小小的照明需求而把整個空間點亮。
3. 燈最好一盒一盒買。燈不要每次只買一顆,最好一盒一盒買,如此一來,燈在換季的時候有地方收納,不僅方便下次換季重複使用,而且整盒的燈也比較容易回收,不容易因為打破而造成污染。
4.節約待機用電。家中的待機用電其實也很可觀,所以平常不會用的電器應該拔掉插頭,或是購買有設置開關的的延長線,將沒用的電器開關的關掉。如果你家尚未裝潢,可以一開始就從家中配電系統做調整。
5. 節能習慣,隨手做起。除了淘汰耗能燈具,用燈習慣也是影響用電量很重要的一環。能源局提醒,在自然光足夠的情況下,其實可以不必開燈,此外,應該讓空間保持在合理、不過亮的亮度,最後,要記得保持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減碳愛地球。
然而網路上謠傳,經常開關燈其實更耗電,這是以訛傳訛。
經常開關燈擔心的是燈壽命會減低,如果只離開10分鐘就回來,那的確沒必要特別關燈,但如果會離開一段時間,隨手關燈還是比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