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的值勤期間,盡忠職守的警員王偉業(吳彥祖飾),無意中拯救了一名惡名昭彰的悍匪韓江(張家輝飾),他竟是令警方最頭痛的「鬼王黨」頭目。韓江傷癒逃脫後,屢屢犯案,令警民死傷慘重,令王偉業陷入痛苦掙扎,悔疚、怨恨漸漸在他心中萌芽。
在一次的值勤期間,盡忠職守的警員王偉業(吳彥祖飾),無意中拯救了一名惡名昭彰的悍匪韓江(張家輝飾),他竟是令警方最頭痛的「鬼王黨」頭目。韓江傷癒逃脫後,屢屢犯案,令警民死傷慘重,令王偉業陷入痛苦掙扎,悔疚、怨恨漸漸在他心中萌芽。 王偉業私下調查「鬼王黨」,逐步揭開了黨中人物的神秘面紗。他耐心分析所有成員的性格和背景,展開借刀殺人的計劃。當一切看似天衣無縫,警隊高層Liz(思漩飾)懷疑王偉業精神異常,勸他接受催眠和心理治療,竟發現他鮮為人知的過去,以及兩宗封塵多年的命案…
導演的話
中國人有句說話:「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有說:「性本惡」。就兩者而言「善與惡」就是人之本性,人經常迴盪於此。若人之初,性本善,那又何來一些年幼罪犯,在犯罪時不感恐懼也不感後悔。「善」者是要經過教育學習培養而生。而「惡」者,就是一種自我生存及自我保護;再走向侵襲從而得到所需。
但人可否從「惡」到「善」,應就是惡之行為到達了個人能承受的極限,感受惡行帶來的恐懼,深深印在內心深處,一生伴隨。因「惡」性被強大理智所壓制,成為自我監察控制,但當超越個人自控能力就會再被「惡」所帶領。就像人體內永遠存活著癌細胞一樣,它待你身體最弱的時候侵襲你。人心總納一點「惡」。「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讓「惡」成長。
關於鬼王的傳說
「鬼王」的典故出現在「阿難遇面燃鬼王」的佛經故事。
「鬼王」原叫「面燃大士」,又稱「面燃鬼王」、「焰口鬼王」、「大士爺」。不少地方中元法會拜祭亡靈之前,會先拜祭「面燃大士」。信眾認為,農曆七月,所有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都歸此神管理。
「鬼王」的典故出現在「阿難遇面燃鬼王」的佛經故事。根據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阿難尊者在林間禪修時,忽然看見一位滿臉火焰熊熊燃燒,骨瘦如柴,痛苦異常的鬼王來到面前。鬼王自稱「面燃」,說阿難三天之後將墮落餓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人,各一斛飲食,並供養三寶。阿難向佛陀稟報,佛陀教阿難將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寶,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如此則能消除眾鬼的痛苦,令他們捨去鬼身,生於天道。阿難便遵照佛陀的教化與指示,設「面燃鬼王」的牌位,設齋供僧來祈福。
在華人民間,無論是中元盛會,或是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在電影《魔警》中,亦有一個人在火焰中熊熊燃燒,痛苦異常;從火裡來,從火裡去…
本片由《逆戰》林超賢執導,張家輝、吳彥祖、廖啟智、安志杰主演。4月18日起於西雅圖AMC Pacific Place 11公映,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放映詳情見官方網站:thatdemonwith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