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墜毀東烏克蘭,美國指控力道愈加強勁,美、英、澳3國譴責究責聲浪日高,歐盟在22日做成了決議,決定要對俄羅斯加強制裁,凍結更多俄國官員的資產。
荷蘭是這次班機遭飛彈擊毀最慘的國家,298位罹難者中占了193人。在荷蘭,民眾群起憤之,將罪魁禍首指向俄羅斯;在布魯塞爾,歐盟28個成員國外長深受各方壓力,急於展現解決問題決心。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情報官員加大指控俄羅斯背後支持東烏分離叛軍。官員更依據照片、社交媒體、聲紋分析和旁證等資料,相信擊落客機的飛彈是從親俄叛軍控制區域發射的山毛櫸飛彈(SA-11)。
儘管美方情報不敢最後斷定,維持小心謹慎,但官員認為,俄羅斯確實在背後提供烏克蘭東部親俄分離主義分子飛彈系統。
不過,「紐約時報」報導,儘管各方群起激憤,美、英、澳3國譴責聲浪大,歐洲國家討論雖多,迄今態度不一,迴避進一步孤立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歐盟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擔心同處一大陸的對抗,而地理位置又接近俄羅斯,這些領導人很清楚知道他們必須和新近崛起又武斷自信的俄羅斯共生。
荷蘭籍的歐洲議會成員沙克(Marietje Schaake)抨擊歐盟國家幾乎自願交出權力給俄羅斯總統蒲亭,任由他掌控,各國自相殘殺。「歐盟應追求能源獨立,追求原則、人權和法治,但成員國現在似乎不是這麼做」。
歐盟各國外長22日集會,草擬一份範圍更大、針對俄羅斯個人及企業的制裁方案。但紐時報導,制裁方案沒有新措施,反映一些歐洲國家擔心更嚴厲的制裁,會導致俄羅斯的能源報復,傷害歐陸的經濟增長。
報導指出,荷蘭處境尤其進退維谷,人口只有1600萬人的小國,卻是歐盟最富裕國家之一。過去10年,荷蘭與俄羅斯建立了更緊密關係,專注在雙邊貿易增長及經濟夥伴關係,卻刻意忽視蒲亭建立區域霸權的野心。
事實上,包括美國前國務次卿赫瑪茨(Robert Hormats)及不少學者最近接連點出,當西方國家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之後,讓蒲亭有了操作的槓桿空間,把手伸進歐盟各國之間製造對立。
另外,美媒之前曾報導,就在馬航班機遭擊毀前一天,美國再次升高對俄羅斯的制裁,力道為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最大,蒲亭即警告美制裁行動將使美俄關係步入「死胡同」,也讓東西方關係降到多年來低點。
馬航班機墜毀第5天,罹難者的遺體終於可以踏上回家的路,載運遺體的火車已經抵達定位,只要鑑識專家確認身分完畢後,遺體就會被送上飛機運回荷蘭,來自10個國家、298名的罹難者中,有80名是兒童,他們全成了區域衝突下的犧牲者。
馬航墜毀班機的罹難者終於踏上回家的路,存放遺體的火車從失事現場緩緩開進了卡爾可夫市,超過270具的遺體現在就在這道鐵門的背後。
半島記者:「現在所有的遺體都在馬拉榭工廠裡,遺體運離烏克蘭的程序,然後飛往荷蘭至少得花一天的時間,直到週三遺體才會被運上專機,然後飛往荷蘭。」
罹難者的大體還必須完成身分確認,才能裝進棺木運到荷蘭,荷蘭的鑑識專家已經抵達當地,展開鑑識和蒐證的工作,另外,馬來西亞航空也準備將黑盒子送到英國的專業機構進行判讀。
這起空難事件,複雜的國際政治衝突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版面,來自10個國家、298名的罹難乘客,其中包括80名孩童,驟然結束的人生,也不該被世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