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十萬的新加坡群眾25日自發走上街頭,他們身穿黑衣,頂着烈日、撐起雨傘,人潮不自覺的「佔領」了馬路,高峯期要苦候八小時,為的是要進入國會大樓,向建國總理李光耀的遺體鞠躬道別。他們異口同聲道,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日新加坡。人群日以繼夜的前赴致祭,國會原定朝十晚八開放,下午宣佈24小時接受公眾弔唁。
李光耀的靈柩25日早上由總理官邸移送往國會,一連四天讓公眾弔唁。早上約9時50分,靈柩以軍用拖曳炮架運往,由總統府斯里淡馬錫總理官邸,沿烏節路等地,運送往國會大樓。靈車到達國會一刻,群眾拍手以國語高呼「李光耀」、「李光耀」,有市民高呼「Thank You」。
靈堂正中央放置了蓋上新加坡國旗的靈柩。棺木前擺放了一張李光耀合掌托腮沉思的黑白遺照,及一盆以李光耀命名的黃色胡姬花──李光耀蜻蜓萬代蘭。
公眾約10時可進入國會,這時候,人群從四面八方湧至。不消半小時,人群已圍住國會旁、繞過Cavenagh Bridge、包圍了新加坡河畔,湧至對岸的商業區。幾乎找不到龍尾的人潮,萬眾一心的意志,創造了新加坡建國以來,最多人自發上街的一天。
「Where’s the queue?」現場每一個新加坡人,都想知道哪裡是龍尾。記者沿着人群追尋,越過河畔、穿過商廈群,來到Circular Road酒吧區,步行了20分鐘,終於見到龍尾,但人流以每秒鐘五人的速度不斷後移,保守估計,兩小時內已有3萬人在街口輪候。
人們平均要等候八小時才能入場,當局下午簡化程序,不讓市民在靈前停下鞠躬,加快疏導人潮。接近5時,當局決定將國會的公祭24小時開放。下班時間,市民買了快餐,邊吃邊等。人群有序步入靈堂,有市民合十祝禱,有政要走到棺木前,向李光耀行三鞠躬禮。五位持劍守靈的軍官,低頭守護崗位,每隔一段時間,提劍致意。
少女Rain與April早上6時已到場,Rain說近日閱讀《李光耀傳》,了解到他對新加坡發展的貢獻,認為他也是時候好好休息。對李光耀打壓異己,限制言論自由,April認為只要為國家帶來良好的發展,其他的事並不重要。
歌手孫燕姿也有偕同丈夫及兩歲兒子到來,她在微博留言說:「今天早晨我們失去了一個巨人…」據稱她因此取消了原定25日在內地舉行的演唱會。
很多前來弔唁的新加坡人都強調,是李光耀一手改造新加坡,令他們由一無所有變成強國,所以無論要等多久,也要前來送別。由於致祭者眾多,原定每天10小時的道別時限,延長至24小時通宵開放,直至3月28日周六晚上8時止,地鐵亦會通宵行駛。截至25日晚上11時半,仍有近萬人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