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或者辟穀,不是什麼修煉、修仙的方法,它只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一種自然狀態。其實自然界中多數的生命都在適應著少食狀態。
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生存,都在順應和適應自然,即使不能保證一日三餐,或者幾個月不吃食物,也能讓自己很好地活下來。可以說,它們的身體具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少食或者辟穀,不是什麼修煉、修仙的方法,它只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一種自然狀態。其實自然界中多數的生命都在適應著少食狀態。
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生存,都在順應和適應自然,即使不能保證一日三餐,或者幾個月不吃食物,也能讓自己很好地活下來。可以說,它們的身體具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譬如說,冬天食物少了,沒有吃的,許多動物就會進入冬眠。通常,熊在冬眠過後,會減少原來體重的 1/3。這時候,它們會帶著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尋找食物。
這個行程往往長達幾個月,在整個覓食過程中,它們基本上吃不到任何東西。而且,母熊還擔負著餵養寶寶的任務,它自己不吃東西,但是還要給熊寶寶餵奶,等到了目的地,就會瘦一半的體重。
這要是在我們人類看來,會覺得不可思議,可這就是身體能順應自然的正常結果。
除了冬眠外,還有一些動物夏眠,像在熱帶生活的鱷魚、死亡蝮蛇等,天氣太熱了,它們就會找一個地方趴著。它們在夏眠中,新陳代謝的速度往往會減慢。
例如有的動物甚至會將腸的容量減少 40%。這樣,食物攝取量可以減少 60%。當食物不再短缺的時候,腸又會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在食物短缺或者豐盛的時候,動物們的身體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自我調節的狀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大自然。這就是動物與生俱有的本能,也是大自然賦予它的生存智慧。
而人呢?通常還是固守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你讓他少吃一點兒,他都會找出許多理由來反駁:少吃了,我不長個兒了;少吃了,我就沒勁兒;少吃了,我會不會生病……如果你讓他辟穀,幾天不吃東西,那更是不可能。
在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中,沒有任何食物和水的情況下,能維持 3 天的生命就不錯了;如果有水喝,能維持 7 天的生存就很了不起。就連有一位生物化學教授也發言說:「饑餓狀態下生命極限是 7 天。」
在這裡,我想提醒一下,別忘了,人類本身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員,也是隸屬于自然的一個生命體,有社會屬性,也有其自然屬性。人類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萬靈之長”,肯定有比其他動物更強的生存能力。
更何況,少食或者辟穀,不是什麼修煉、修仙的方法,只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種自然狀態,動物冬眠的全過程也可以看作是少食或辟穀的狀態。
2005年巴基斯坦大地震中,有人在不吃不喝且骨折的情況下,竟然活了 27 天。四川大地震中,有一位 80 歲且下肢癱瘓的老人,被埋了近 266 個小時最終獲救。
這些奇跡不斷發生著,突破人類極限的記錄也在不停地刷新著。這是否告訴了我們,人類並不是只有吃得飽才能生存,在食物短缺的時候,我們自身也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關鍵是要有意識地保護和運用好這種能力。
這也是否說明,人類的身體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強大。我們完全可以調動本該擁有的自然屬性,讓身體回歸到少食狀態。
當然,調動人類自然屬性的過程也是一個慢慢調節的過程,在少食的過程中,身體可能會有些不太適應,但是,它會變化、會調整,直到新的適應能力生成。當我們慢慢適應了這種變化時,精神和體力也會變好,身體也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