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經濟日益緊縮,很多美國民眾以透支方式向銀行或財務公司舉債,遇到金融風暴或企業裁員潮時,民眾可能丟掉工作,無法支付龐大貸款利息,引致債務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美國經濟日益緊縮,很多美國民眾以透支方式向銀行或財務公司舉債,遇到金融風暴或企業裁員潮時,民眾可能丟掉工作,無法支付龐大貸款利息,引致債務一發不可收拾。
密蘇里大學人文環境科學院副教授姚瑞(Rui Yao)以10個中西部城市華裔為研究對象,發現無論是年收4000元的基層市民,以至年收超過140萬的高薪一族,都採取審慎理財方式來處理個人財務。舉債範圍亦只侷限在置業、購買新車或日常信用卡消費等方面而已,作風相當克制。約有72%的華裔家庭身負房屋貸款,只有5%的家庭仍在償還汽車貸款,與及3%尚需歸還其他消費貸款,例如信用卡還款。
姚教授表示,華裔可能是基於中國傳統思想出發,消費模式總喜歡「貨銀兩訖」,除非逼不得已,盡量避免付出過多的利息、悠長的還款期及肩負過重的負擔。雖然這些特點與美國其他族裔的理財原則迥異,在經濟走下坡時,華裔似乎更為精打細算,深諳審慎理財之道;但如經濟環境處於上升軌道時,過於審慎的理財心態,從不向金融機構借貸,仍只管增加儲蓄財富,只會帶來消費停滯的問題,經濟恢復缺乏動力,使緩慢復甦的經濟更難以為繼。
她建議政府應開設一些理財教育給廣大民眾,融合華洋兩者文化特點,取長補短,鼓勵民間在不失節制的大前題下,増加國民消費,以達到振興經濟增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