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魔獸:起源》影評

Must Read

warcraft-movie-images-hi-res-1 | Alvin Zhou

「暴雪出品,必屬精品。」這是很多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的忠實粉絲一直以來所信奉的一句話。

從被譽為「即時戰略遊戲中的傳奇」的「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到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orld Cyber Games)中最具觀賞性且操作難度最高的比賽項目「星際爭霸」系列;從讓無數人通宵鏖戰爆肝刷刷刷的「暗黑破壞神」系列,再到擁有著五千萬活躍用戶的「爐石傳說」;從變革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MOBA, 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模式,標新立異的「風暴英雄」,再到近日剛推出不到一個月銷量就破千萬的「守望先鋒」,暴雪娛樂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也給玩家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但要說起暴雪公司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魔獸世界」獨佔鰲頭。「魔獸世界」擁有著龐大的世界觀與劇情線,交錯縱橫的人物關係與時間線,以及數以萬計的遊戲任務和鮮活的遊戲人物。暴雪娛樂秉持著「十年磨一劍」的觀念,在首款「魔獸爭霸」發佈十年後退出了「魔獸世界」,又在「魔獸世界」推出十年後將電影「魔獸」搬上了熒幕。作為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能做到擁有超過十年的壽命並且能不斷吸引新玩家的加入,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魔獸世界」做到了,每一個新資料片的推出都意味著老玩家回歸的狂潮,而熱度的持續升溫也帶動了新玩家的加入。

「魔獸世界」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持續更替的、動態的世界,曾經的首領也許會在將來加入玩家的陣營,而玩家喜愛的英雄人物也會迎來其隕落的一天;舊的地圖可能會在某個資料片後變得分崩離析甚至不復存在,而新的資料片也可能會帶領玩家回到另一個位面的世界。將深受廣大玩家喜愛的遊戲故事搬上熒幕確實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而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中,暴雪公司曾數次放出要將「魔獸」搬上熒幕的消息,但時至今日「魔獸」才與人們相見,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的世界太龐大了。

準確的說,「魔獸」系列的劇情被分成了四條線:1.官方的歷史文典。2.從第一款「魔獸爭霸」到最新的「魔獸世界」資料片的遊戲劇情線。3.「魔獸」小說劇情線。4.「魔獸」電影劇情線。面對如此宏偉壯闊史詩般的劇本,相信換成任何一位導演都會感到無比棘手:一方面要照顧沒有接觸過「魔獸」的觀眾,要讓觀眾在120分鐘內看懂這個龐大的世界;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如此龐大的粉絲群,為顧及玩家的情緒,電影的改動又能偏離太多。導演鄧肯·瓊斯(Duncan Jones)非常聰明,以點入面,選取了第一次人類與獸人戰爭作為劇情,將主要矛盾放在兩個文化與信仰大有徑庭的種族上,同時引入了在玩家群中人氣頗高的守護者麥迪文,大法師卡德加,暴風城國王萊恩,洛丹倫聯盟最高統帥洛薩,影月氏族的古爾丹,霜狼氏族酋長杜隆坦,黑石氏族的奧格瑞姆·毀滅之錘,以及雙面間諜迦羅娜等帶動劇情的發展。電影劇情的改編大多數符合正史,除了洛薩與迦羅娜的曖昧以及麥迪文與迦羅娜的父女關係。此外,電影中也有不少能讓粉絲會心一笑的小彩蛋:菜鳥玩家的殺手小魚人,霍格的通緝令,法師的變羊術以及萊恩國王的千金馬。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魔獸」在IMDB上得到了7.7分的好成績,但在Rotten Tomatoes上只得到了27%的好評率。另一方面,電影的票房在各地也大有不同,截止6月14日,上映一周的「魔獸」在國內的總票房已經接近11億,而這個數字是北美同期票房的六倍。探究其中原因,除了國內數量龐大的遊戲粉絲群外,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前不久被萬達集團(Wanda Group)的收購,與諸如騰訊影業,華誼兄弟等的本土投資方的加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論如何,每個人對於電影的鑒賞都有著自己的準則:視覺特效、電影劇情、拍攝手法,亦或是情懷。世界各地的粉絲仿佛參加某種儀式般,不約而同的穿著代表著自己陣營的T恤甚至是自己遊戲角色的服裝,在Blizzard Entertainment出現在熒幕上時熱血澎湃的高吼著「為了部落」或「為了聯盟」。也許你沒有玩過「魔獸」,甚至沒有聽說過暴雪娛樂,但這部在各地引起現象級關注的電影值得你去看看,也許它就是你周圍那些80後、90後朋友的青春。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The Village Project

只要你當上爸爸或媽媽,不論你是否可以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