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詐騙者通過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提供虛假服務,騙取了數以百萬的金錢。詐騙的方式五花八門,包括房貸欺詐、健康保險、債務欺詐、工作和教育機會等等。其中受害者很多來自移民社區,而由於語言、文化等諸多原因,很多案件非常棘手。
每年,詐騙者通過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提供虛假服務,騙取了數以百萬的金錢。詐騙的方式五花八門,包括房貸欺詐、健康保險、債務欺詐、工作和教育機會等等。其中受害者很多來自移民社區,而由於語言、文化等諸多原因,很多案件非常棘手。近日,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聯合新美國傳媒(New America Media)召開少數族裔媒體及社區組織論壇,探討如何更好的向社區民眾宣傳防詐騙知識。
聯邦貿易委員會西北區區域主管哈伍德(Charles Harwood)表示,詐騙者通常是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說服你相信必須做些什麼才能改變,或是利用人的貪婪心理,說服你相信贏得了什麼。來自華盛頓DC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消費者及商業教育區的助理主管林奇( Jennifer Leach)則建議,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不要著急應對。先冷靜一下,將這個情況和親戚朋友分享一下,往往只是自己複述一遍過程,就能發現其中的貓膩而避免上當受騙。
華州檢察官辦公室消費者保護部門主管史密斯(Shannon Smith)表示,每年華州處理的詐騙案件工作量很大。從小孩在父母車庫利用電腦軟件製作的小型犯罪到跨國詐騙應有盡有。
會上一些非盈利組織的律師也分享了經驗。社區組織「西北司法項目」避免喪失房產贖回權部門的律師Lili Sotelo說:「移民社區有時存在對政府部門的不信任。而這些說他們語言的社區組織顯得和受害人更為親近,也更容易取得他們的信任而更好的提供幫助。」
會上,一些受害人和與受害人接觸的社區人士和律師也與大家分享了案件實例。來自華埠/國際區「仁人服務社」的黎秉倫和與會者分享了跨越中加兩國針對華裔移民的祈福黨案件。他指出,移民社區的詐騙犯罪經常是社區內部的人士,利用本族裔文化特色製造的針對本族裔的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