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如何獎勵你的孩子

Must Read

無庸置疑的,獎勵是孩子們在學校能有所傑出表現的至關要件。然而,根據心理學家Carol Dweck在哥倫比亞大學十年來的研究,不同獎勵孩子的方式將會對孩子在課業學習上有相當不同的影響。Dweck研究發現:被稱讚聰明卻也被指正表現錯誤的孩童,比被稱讚努力認真的孩童還要來得易氣餒與半途而廢。

無庸置疑的,獎勵是孩子們在學校能有所傑出表現的至關要件。然而,根據心理學家Carol Dweck在哥倫比亞大學十年來的研究,不同獎勵孩子的方式將會對孩子在課業學習上有相當不同的影響。Dweck研究發現:被稱讚聰明卻也被指正表現錯誤 的孩童,比被稱讚努力認真的孩童還要來得易氣餒與半途而廢。

Dweck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是一項對紐約400名五年級學童所做的實驗。首先,先對每一位學生做一項「非言語智力測驗」,內容為數道低階解謎題目,因此這些學生都能在測驗上表現不錯。而研究者將會選出半數學生,告訴他們:「你很聰明做得很好。」而對另外半數的學生則說:「你一定在這下了很多苦工。」在第二輪的測驗中,學生可以選擇與第一輪測驗一樣的難易度,或是選擇較難的題目。被讚許努力認真的學生有90位選擇較難的題目,而其他被讚許聰明的則選擇較簡單的題目。

第三輪的測驗是設計給比那些學生還要高兩個年級難度的題目,當然,這些學生在測驗中都失敗了。不過,兩組學生對此反應相當不同。被稱讚努力的組員認為他們自己沒有好好發揮,而且願意再試試更多的解法。Dweck憶及:「許多人表示:『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另一方面,被稱讚聰明的組員則認為他們會無法通過考試是因為根本不夠聰明,且整場考試「非常困難而痛苦不堪」。在這之後,學生再進行最後一輪測驗,題目與第一輪測驗同樣簡易,被稱讚的努力的組別此次測驗成績了30%,然而,被稱讚聰明的組別成績卻退步20%。

這個現象似乎違背常理,卻非常有意義。除非我們被教導其他方式,不然我們都會將「聰明才智」視為先天素質,而非透過學習而進步的技能。我們通常認為「聰明才智」是一種天賦,只有一部分的人有,而其他人沒有。因此,當小孩被讚許他們是聰明時,他們會將訊息解讀成「聰明」是一種天生的天份。換句話說,學生認為他們在學校不用非常努力,因為「聰明」會自然而然降臨在他們身上。於是,當遇到一些困難時,這些孩子們會認為這些難題是超越他們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會認為這些難題並非他們所擅長,更糟的是,他們會認為他們無法在這上面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被讚許努力認真的孩子,他們會把訊息理解成學業上傑出的表現是可以透過不斷練習而進步的。孩子們會了解到,努力是重要的一部分,而透過努力則可以讓他們變得聰明。他們知道這就像練肌肉一樣,大腦就像一個你只要常常運用活用它,就能使你變聰明的器官。就像Dweck說的:「強調努力就是給予孩子們一個他們可以控制的變量。」因此,當他們遇到困難的作業習題時,他們會願意再更加努力,而不是認為這些挑戰超越他們本身的能力。

鑑於這項研究,是時候重新思考如何稱讚你的孩子了。獎勵努力認真,與強調練習、專注、和決心將會使你的孩子在課業上有顯著的進步。在「現代教育中心」,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業表現上有各種不同的現象──有些學生需要更多的幫助以跟上課業進度,有些則與同儕間的程度相當,而有些學生則能力超群,需要更進階的習題。不過我們所有學生之間的共同點就是我們會鼓勵他們,盡他們最大的力量以發揮最大的潛力。而這些的結合了我們優秀教師與深入且平衡之課程獎勵,提供了我們的學生成功學習的動力與自信。

現代教育中心網站:BestinClassEducation.com。文章由現代教育中心提供。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The Village Project

只要你當上爸爸或媽媽,不論你是否可以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