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導演周美玲繼同志三部曲:「豔光四射歌舞團」、「刺青」、「漂浪青春」之後,又一最新力作「花漾」,未上映就在台灣造成不小轟動,而此次來到西雅圖參與西雅圖國際影展,亦受到不少西雅圖影迷的支持。
台灣知名導演周美玲繼同志三部曲:「豔光四射歌舞團」、「刺青」、「漂浪青春」之後,又一最新力作「花漾」,未上映就在台灣造成不小轟動,而此次來到西雅圖參與西雅圖國際影展(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亦受到不少西雅圖影迷的支持。
曾被喻為同志代言人的周美玲,與前幾部電影的主題──同志議題──不同的是,在「花漾」中,她處理的是異性之間的愛情難題,並破天荒的首次以古代為時空背景。
「花漾」的故事起於明朝末年的台灣島,講述一對雙胞胎歌伎與海盜所發生的情愛糾葛,與人性考驗。
本片無論在題材上或是時代背景上,都是台灣電影界的一大突破,然而最後呈現的結果卻未如筆者預期──台詞與導演的敘事能力是本片的瑕疵。與「刺青」相同的,「花漾」所要闡明的精神也許很深刻,可在片中所有的議題都僅僅是隔靴瘙癢,點到為止,未能深入探討,使得許多角色淪為花瓶,無法好好發揮。
再者,導演雖曾解釋:因想要表現一種具有「台味」的古裝戲,故在台詞方面不追求字正腔圓。不過,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畢竟就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之說,說故事者在故事說完後便完全退場,觀/聽眾才是主體──台詞已不是如導演所說的,呈現一種「台味古調」,而是完全未考究時代語境,令演戲的口條不清 ,看戲的坐立難安,於是有時空錯亂之嫌。
此外,周美玲擅長紀錄片的拍攝,也就是讓片中人物自己說著自己的故事,讓影片本身與觀眾做忠實的對話,而導演的個人意志便隱藏在深處。也因如此,這可能造成周導演最大的弱點──說故事的張力與深度稍嫌薄弱。
一般電影並非紀錄片,劇本的台詞很重要,導演引領演員的功力很重要,導演說故事的技巧至為重要。紀錄片是讓當事者說出自身的故事,可電影是需要導演敘述出他想要觀眾聽的故事。然筆者認為,周導演似乎無法將她內心澎湃的感受完全透過電影表露出來,一直想要以某種「客觀」的手法再現可能會深入骨髓的題材,但過於冷靜拍攝方式,使得這些議題最後僅僅在瞬間於觀眾心裡起了小小的漣漪,而未能掀起情感上的濤濤大浪。
走筆至此,雖說「花漾」具有些許不足之處,但整體而言依舊能在台灣電影史上被記上一筆,畢竟新意創意是有的。因環境影響與票房考量,不少台灣電影在題材上淪為窠臼,「花漾」至少突破了這一點。我們相當冀望周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期能繼續為台灣電影界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