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暖化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幻无常──夏天愈来愈热、冬天却愈来愈冷。很多人认为,夏天最快的消暑方法不外乎躲进冷气房,再猛灌冷饮、啃冰棒图个凉快,虽然可以立即将闷热压下去,但从中医观点来看,反而使得热气不易发散,滞留于脏腑之间,甚至必须消耗身体本身的元气以因应突如其来的寒冷,不利养生。
师法传统智慧,就能身心清凉安度酷暑。
受暖化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幻无常──夏天愈来愈热、冬天却愈来愈冷。很多人认为,夏天最快的消暑方法不外乎躲进冷气房,再猛灌冷饮、啃冰棒图个凉快,虽然可以立即将闷热压下去,但从中医观点来看,反而使得热气不易发散,滞留于脏腑之间,甚至必须消耗身体本身的元气以因应突如其来的寒冷,不利养生。
师法传统智慧,就能身心清凉安度酷暑。
一、消暑首重「去湿」
体内湿气重,让人觉得困倦、食欲不振、手脚冰冷、全身黏腻不舒服,湿热是夏季百病之源,因此,夏季养生应将「去湿」列为首要任务。
3个好办法,为身体去湿。
●吃点辣的
一般人认为吃辣上火,夏天不适合吃,事实上,愈是湿热的地区,愈可透过吃辣促进人体排汗,有助于逼散体内湿气,让人在闷热环境中反而觉得凉爽舒适。
此外,在酷暑难耐的环境中,人们大多没有胃口,这时吃点辣食或加了香料的咖哩,可促进食欲、开胃下饭。
不过,中医观点来看,辣食毕竟多属热性,适量食用就好。
尤其身体已有发炎症状,例如胃溃疡、支气管炎、痔疮、高血压患者,或体质本属阴虚燥热的人,应该避免吃辣。
●常吃利湿食物
绿豆、莲藕、白术、薏仁、茯苓等中药材,有利湿效果,对于排解夏季湿热很有帮助。
除了刻意烹煮莲藕汤或绿豆薏仁等甜汤之外,也可将利湿食材加进日常食用的主食中,例如洗米时加入米量十分之一的绿豆和少许薏仁,泡软后直接放进饭锅煮熟食用,不但增加米饭口感,也为身体去湿。
另有中医特别推崇吃嫩姜。因为嫩姜温和,吃了不上火,利湿效果也好,曾有病人减重多次不成功,沮丧求诊,结果是体内湿气太重的问题,于是病人开始听从建议,三餐都加嫩姜,结果只用这个方法,就顺利减重10公斤。
二、补气养脾胃,头脑不昏沉
暑热损伤人体津液,导致脾胃功能变弱,且耗伤元气、损精神,气血不足之下,人会变得昏沉、嗜睡。
气不足则胸闷、呼吸短促,供给脑部的血液含氧量低,自然容易头昏困倦,因此,补气则气足,气足后脑筋才能保持清明,因此夏日昏昏欲睡,可从补气着手。
也由于炎热出汗使得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变慢,因此夏天也是消化不良或肠胃病好发季节,透过健脾药方可以改善。
最常见的方子是四君子汤,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功效,主药材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四味,再依不同体质加减。
为免增加肠胃负担,饮食应清淡,少吃油腻,才是夏季清爽之道。
三、吃「凉」食,多吃「苦」
中医总苦口婆心一再告诫「少吃冰」,那么盛夏如何消暑?可以凉食替代。
●清凉饮食消暑
当季生产的瓜果多属凉性,如西瓜、黄瓜、冬瓜等,可以西瓜皮肉间白色的部份(中医称之为翠衣)切片,加嫩姜一起煮汤,有退火利尿、改善食欲不振的功效。
不过寒凉的食物也不可大吃特吃,古谚有云:「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正因为饮食太过寒凉,不但易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女性也会有分泌物增加、痛经等症状。
●多吃苦
中医观点,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功效,因此,夏季可多吃苦瓜、喝苦茶等苦味食物,有益消暑解热,同时能够消除疲劳、提神醒脑。
四、香氛醒脑,按压穴道更见效
很多人惯喝咖啡、浓茶提神,但咖啡因只有短暂的兴奋效果,如果喝太多反而会有焦虑、失眠,甚至提高骨质疏松风险等反效果。
脑筋混沌时,不妨运用精油的香气提振精神,配合按压穴道,更可刺激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精油提神,居家外出都好用
有「精油三宝」之称的薄荷、薰衣草、茶树精油,最适合夏季提神。
困倦时可直接滴在手上,涂抹至后颈或人中部位,或以玻璃喷雾瓶装水,加入5、6滴精油,自制环境喷雾,除了清爽芬芳之外,还能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尤以薄荷最适合。
除了提神醒脑之外,茶树也可驱虫杀菌,若被蚊虫叮咬,薰衣草则另有止痒作用。
●开窍醒脑,按压穴道就有效
疲倦时按压穴道,也可刺激血液循环,进而提振精神。许中华指出,可按压百会、风池、太阳、印堂等穴道,最特别的是神门穴,睡不着或困倦时提神,都可以按神门穴。
中药的远志、石菖蒲、茯神,加上补气健脾的黄蓍、白术、党参,也有开窍醒脑效果。
五、冷热交替泡澡 按摩小腿去水肿
泡澡可活络气血,改善体内因为夏季湿热致使的行气困难,热感随着排汗释出后,就能感觉清爽舒畅。
建议冷热交替泡澡,利用温差约20度的冷热水温,刺激人体的自律神经,活络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达到消暑提神作用。
泡澡时可使用薰衣草或茶树精油,或用一颗奶精球或一小匙蜂蜜做为乳化剂,加入10~15滴精油,就可轻松让精油与水交融。
泡澡后不妨按摩小腿以消水肿,涂抹身体乳液后,定点按压足三里,然后由上往下抓捏揉按小腿肌肉,最后轻叩拍打,有助于消除腿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