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48年倫敦奧運

Must Read

BBC拍攝一部關於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紀錄片,描述了二戰後第一屆奧運會的歷史。

BBC拍攝一部關於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紀錄片,描述了二戰後第一屆奧運會的歷史。

該片製片人多明尼克薩德蘭(Dominic Sutherland)稱,那是一屆「非常英式的奧運會……當獲得主辦權這一消息得到確認時,大家都很激動,現代奧林匹克終於回歸了。」

雖然眾人情緒高漲,但主辦方遇到了不少困難。

倫敦從得知當選舉辦城市到1948年奧運會正式開幕,只有兩年的時間。要知道,現在這一屆2012年奧運會,倫敦有七年的時間精心準備!

物資匱乏 —
當時二戰剛結束後不久,不止是準備時間倉促,膳宿條件也都很匱乏。

戰後,食物嚴格按配額發放,而由於戰時遭到轟炸倫敦全城住所短缺。要照顧好6000名參賽者的食宿,這對倫敦是個大問題。

主辦方鼓勵參賽各國自備食物,條件好的國家也捐助一些食物給物資缺乏的國家。最後,男運動員住進了戰時的兵營裡,女運動員則被安排住進一些學校宿舍。

德、日、俄缺席 — 由於戰爭原因,德國和日本不在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邀請國家名單上。

當時蘇聯接到了參賽邀請,但是相比奧林匹克精神,史達林更關心政治。他決定不派蘇聯運動員參賽,以免輸給美國。

由於條件艱苦,英國女運動員們要自己做運動服,體操比賽的器材要從國外借,甚至開幕式上,連英國國旗都不見了蹤影。

賽會之星 — 雖然準備倉促,1948年倫敦奧運會卻獲得了巨大成功。和歷屆奧運會一樣,最動人的故事都出自參賽運動員。

賽會之星當屬一名來自荷蘭的家庭主婦,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芬妮科恩(Fanny Blankers-Koen),她成為奧運會史上第一位獲得四枚金牌的女運動員。

最後美國獲得38枚金牌,位居榜首,瑞典和法國分別以16枚和10枚位列其後。

英國只獲得了三枚金牌,這也是奧運會主辦國的賽事成績第一次未進前十。

然而,金牌和榮耀,並不是比賽的全部。倫敦排除萬難,在各方不利的條件下,舉辦了這樣「英式」成功的一屆奧運會,實屬不易,精彩至極。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The Village Project

只要你當上爸爸或媽媽,不論你是否可以在...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