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全球的目光会集中于伦敦东部的奥运主场馆,欣赏奥运开幕式。这个主场馆呈椭圆形,上阔下窄,又被称为「伦敦碗」,总共能容纳8万名观众。届时各国运动员聚首,五环旗飘起,奥运圣火点燃,向全球宣布2012伦敦奥运揭幕。
奥运场馆 地尽其利
7月27日,全球的目光会集中于伦敦东部的奥运主场馆,欣赏奥运开幕式。这个主场馆呈椭圆形,上阔下窄,又被称为「伦敦碗」,总共能容纳8万名观众。届时各国运动员聚首,五环旗飘起,奥运圣火点燃,向全球宣布2012伦敦奥运揭幕。
「伦敦碗」和其他主要比赛场馆,都位于伦敦东部史特德福(Stratford)地区的奥运公园内。那里本是一个荒废了的工业区,泥土和河水都被污染,被称为「臭史特德福」。当伦敦成功申办奥运后,当局花了六年时间彻底改造,拆卸大部分的建筑物,并挖走被污染的泥土,修桥筑路,建设主要场馆和奥运村,还种植大量植物。奥运公园占地2.5平方公里,足有13个维多利亚公园之大,是英国最大的市区公园。
绿化奥运公园
在伦敦工作的港人Janice是一名建筑师,她去年9月到奥运公园参观。公园给她的第一个印象是绿化。她说:「公园种植了不同国家的植物,并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例如印度、中国,十分特别,像一个国际化的植物公园。」
Janice对篮球馆印象最深刻,因为她有份参与前期设计工作。她当时参与篮球场馆工作,做一些物料研究,因为这项目价钱较低。伦敦奥运只有四个永久保留的场馆,其他场馆都会在奥运后拆卸,篮球场馆就是其中一个。Janice说:「于是,我们希望找到一些物料,可循环再用或成本较低,弃置时可用于其他方面。」
可持续发展 减少开支
2012年伦敦奥运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可持续发展。伦敦奥运是第一个从申办开始,就谈可持续发展的奥运会。在有限的资金内,伦敦奥运尽可能沿用现时已有的场地。当局只会兴建和永久保留一些有长远价值的场地,包括奥运公园的主场馆「伦敦碗」、游泳馆和单车馆,在奥运过后,将供体育会和社区使用。
「伦敦碗」和游泳馆的部分座位,亦会在奥运后拆卸,运往其他地方使用。其余的场地,包括篮球馆、传媒中心等,将拆卸重建成房屋和商店。
伦敦奥运定位为可持续发展,除了是世界潮流外,亦由于伦敦的奥运预算偏低。伦敦奥运的预算建设开支为 93亿英镑,只是北京奥运开支的四分之一。
支持本土人才 振兴建造业
Janice说,伦敦奥运的设计理念和北京奥运南辕北辙。她指出,北京奥运特别的地方是请了许多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去设计场馆,想将最好的设计放在同一个地方,像展览馆般。「但伦敦今次采用的,全都是英国本土的建筑师,甚至是年轻新晋的建筑师,可说是振兴英国本土建造业。」她说。
不过,眼见英国经济受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先后冲击,政府出现巨额财赤。Janice说,市民对伦敦奥运的期望也相应降低。她表示,很多伦敦市民认为,奥运是一个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活动;更有人认为,伦敦不需要藉奥运会来提升国际形象。
金融海啸 基建开支上升
伦敦奥运预算分为营运开支和建设开支。营运开支有20亿英镑,由伦敦奥组委负责,主要来自商业赞助、出售转播权与门票和精品收益。至于建设开支,便由政府部门负责,包括建设奥运公园,兴建场馆,以及改善交通基建等。这笔预算由2005年申办时的24亿英镑,两年后,因为建筑成本上涨,暴升至93亿英镑,引起舆论哄动。文化大臣乔维尔更表示,如果他们预早知道金融海啸的情况,一定不会申办奥运。
虽然受到两波金融风暴冲击,但伦敦奥组委委员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表示伦敦奥运早已筹集需要的资金,其中700万英镑是本地赞助,而且门票销情非常好。他亦表示伦敦奥运不会超支︰「我相信我们能够在预算内,举办一个精采的运动会。我们肯定不会超支。」
伦敦继1908年和1948年后,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爱德华兹表示伦敦奥组委会竭尽所能,让全世界的人像去派对一样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