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就像个外观其貌不扬却深有内涵的情人,走过一趟便会深深爱上。
第一次造访是在春假,下I5公路深入市区,砖红的历史建筑、整洁的街道、当当声的电车,仿佛置身欧洲,仅半天,就对波特兰留下鲜明的印象。
第二次路径是在秋季期中,几个留学生为了林书豪飞车来回,即便那晚火箭队锻羽而归,但对没有NBA球队的西雅图球迷而言,拓荒者队的玫瑰球场却有股神奇的魔力。
第三次停留是在感恩节周末。搭着火车南行,订了民宿和市区青年旅馆;这次,我更确认这座城市绝不只有一个理由值得造访。
波特兰就像个外观其貌不扬却深有内涵的情人,走过一趟便会深深爱上。
第一次造访是在春假,下I5公路深入市区,砖红的历史建筑、整洁的街道、当当声的电车,仿佛置身欧洲,仅半天,就对波特兰留下鲜明的印象。
第二次路径是在秋季期中,几个留学生为了林书豪飞车来回,即便那晚火箭队锻羽而归,但对没有NBA球队的西雅图球迷而言,拓荒者队的玫瑰球场却有股神奇的魔力。
第三次停留是在感恩节周末。搭着火车南行,订了民宿和市区青年旅馆;这次,我更确认这座城市绝不只有一个理由值得造访。
Maggie的童话小屋
挥别西雅图的雨天,心中暗自欣喜:「管你的雨天,我要去波特兰了!」谁知小雨一路相随,乘着火车南行,竟成了暴雨。狼狈中上了民宿主人Maggie的车:
“How old are you?”
“26!”
“Darling, it’s just the beginning of your beautiful life!”
温暖的开端,即便车外狂风暴雨,但认识Maggie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会是趟美丽的旅行。
Maggie在亚历桑纳州长大,因喜爱美国西北的自由氛围而来到波特兰,在政府部门工作三十年后,她将宅邸改为民宿,装潢都是蓝褐色调的墨西哥风。
入住当晚,啜著热可可闲聊:「小女儿跑到欧洲念大学,我每天提心吊胆,如今她终于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搬回我身边,现在大女儿也在波特兰成家;母亲嘛,就是家的中心。」
「Maggie,妳让我想起我妈!」
夜深人静,踩着木阶拾级而上:
”Let me show your room!”
那房间是每个女孩都会喜欢的:蒂芬妮的蓝和白色的木门,雪白床单铺着民族风的湛蓝毯子,我幸福地像个被宠坏的女儿。
早晨的曙光透进窗櫺,屋内又是另一番风景,餐桌放有主人的自制果汁和吐司,狗儿Luna跑进跑出,窗外还藏了个怡人的花园。午后,Luna跑进园中嬉戏,白色古铜桌椅、幽静小道、蜂鸟喂食器,正惊叹著这宛如童话般的世界,顿时蜂鸟前来,我睁大双眼,盯着这奇妙造物拍动翅膀。
这栋小屋是此趟城市小旅行的意外惊喜,我们约好,当玫瑰花开,便是再访的日子!
城市漫游
那是周日清晨,天未亮,小心翼翼推开西北青年旅馆(Northwest Portland Hostel)的大门,这城市尚未苏醒,走过几个街区,踏进圣玛利主教座堂(St. Mary’s Cathedral),神父清朗的祷声唤醒了旅人的心神。
探索波特兰市区有许多方式,而单车漫游或许最能贴近城市的原貌。我和同学并未依循西北建议的单车线道;一早先到Ken’s Artisan Bakery喝杯咖啡,接着便往北边的玫瑰园(Peninsula Park Rose Garden)前进。那是冬初,玫瑰自然没有花开,但难得的晴天,却可从高地远眺胡德山(Mt. Hood)。花园附近有个大屠杀纪念园(Oregon Holocaust Memorial),走进园区,石板地上散落着用金属雕制的提琴、皮箱和洋娃娃,重现二战期间最为痛心的无声悲歌。
台南将老房子化作艺术家的创作画布,伦敦把老工厂改造为现代美术馆,走在波特兰的珍珠区(PearlDistrict),一栋栋旧建筑则成了具特色的咖啡厅、花店、餐厅或市场。单车穿梭在复古和现代交错的巷弄,那是我最喜爱的波特兰印象。
许多人都说波特兰和西雅图相像,但不管造访的时间长短,每每都让我对下一次有所期待。今年一月,一则振奋西雅图人的新闻宣布NBA将重返雨都,玫瑰球场的魔力顿时减退,即便如此,波特兰仍有太多理由值得一游再游。
吴象元 — 台湾人,天主教徒,华大杰克逊学院中国研究组研究生。一场泰北志工旅行,改变人生关怀方向;2011年前往西雅图,就此爱上这座四季分明的雨都,随后便以CIVICUS为题,书写行走于书本、咖啡和城市的小日子。
热爱摄影、电影、巧克力、纸本书、英国史、甜点配茶、跳跃和走路,成为留学生后爱上烹饪,尤其搭配食物的酱汁和饼皮。相信──跟随心底的声音,这世界就没有重力,肩上担负的重任也就不再沉重;把最好的分享给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完满。
个人部落格CIVICUS: yuan-civicus.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