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是政治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位创新家。如果不是林肯的创新,美国南北战争鹿死谁手,尚难逆料。
林肯是政治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位创新家。如果不是林肯的创新,美国南北战争鹿死谁手,尚难逆料。
林肯的创新之一就是他的战争融资。与我们所处的国家财政机制健全的时代不一样,林肯进行南北战争,是没有健全的财政系统的:他没有中央银行来发行足够支付战费的钞票、没有银行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货币、也没有税收机构。但是最终,北方胜利的原因之一却是他的财政。除了林肯逐步将这些现代化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外,他运用了一套有效的融资方法。
财政创新:向大众销售国债
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国债销售的对象都是机构投资人,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机会购买的。然而,透过这样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庞大的战争需求。更雪上加霜的是,当时欧洲国家一致看好南方,所以不愿意资助北方。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销售5亿美元的国库券。起初财政部自行销售这笔庞大的债券,但是毫无成效。当时的财政部长切斯(Salmon P. Chase)就委托杰伊.库克(Jay Cooke)来进行销售。银行家库克接到了这笔买卖,既喜且忧,一方面这笔承销为数庞大,库克将赚取一大笔佣金。但是另外一方面华尔街当时仍然是富人俱乐部,恐怕无法消化5亿美元的国库券。
库克了解到过去融资的方式成效不彰,于是诉诸普罗大众。他除了将债券分拆为每张50美元面额,同时雇用了2,500名仲介,周游在北方与西部各州进行销售。他们甚至走向南方,只要当地为北军占领。从当代的术语来说,库克进行了一回「巨群协作」(mass collaboration)。而驱动这股巨群协作力量的,则是丰厚的佣金。
南方被北方的金融打败
之前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时候,库克就已经了解「利」的力量。当时南北战争才刚开始,宾州决定举债。库克说服了宾州政府让他负责销售债券。库克一方面高举爱国的旗帜,可是另外一方面却在所有的宣传中强调,他所销售的宾州债券不仅有6%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些利润完全免税。
库克成功地完成了所有5亿美元的债券销售,北方因为这笔经费而避免了财务泥淖。至于南方,因为完全缺乏这样的财务杠杆机制,军费就成了拖垮战争的累赘。南方的一位将领写道「我们不是被北方的士兵打败的,是被北方的金融打败的。」
库克同时也改变了美国人民的财务结构。在战争之前,美国人不到1%持有各种形式的证券,床垫是人民存放现金的地方。但光是库克就将债券销售给了5%的美国北方居民。之后林肯建立美国全国的银行管理体系,民众在银行存款才成了常态。
科技创新:运用铁路与电报
除了财政创新之外,林肯也是科技创新者。他采用的第一项致命的发明就是铁路,运用铁路运送了2.5万名士兵到南方前线。当时一般公路必须用上2个月,而铁路只需要7天。为了应付战争时的调度,林肯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这2.4万英里的铁路网,就成了他无孔不入的大动脉。而南方仅仅有900英里,并且在掌握在私人手中,南方政府无从调度。
林肯的第二项科技创新就是电报。今天我们使用电子邮件与世界各地的朋友沟通,而林肯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电报,来管理他的战争。
林肯首次接触电报是1857年,当时电力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科学观念,相当于我们今天认知的量子力学。但林肯马上就认识到电报的作用,立即将它纳为战争工具,以此发号施令。在1864年格兰特(Ulysses Grant)成为指挥官之前,北方缺乏一位纵横全局的良将,当时林肯几乎是运用电报直接指挥前线作战。南军的将领杰克逊(”Stonewall” Jackson)曾经一度逼近首都华盛顿,是林肯亲自运用电报调兵遣将才化解了首都危机。
在格兰特成为北军统帅之后,电报成了两人之间沟通战略、分析战情的工具。当时美国5万英里的电报线,也就成为林肯第二条无孔不入的大动脉。第一条铁路大动脉运送物资人力,而第二条电报大动脉则以光速传输信息。
政治创新:实践民有民治民享
他在盖玆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揭橥的民有、民治、民享,成为中华民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宪法基础。他认为,这样的国家永不灭绝。他又说「87年前,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个崇尚自由的新国家,并且致力阐扬人类生而平等的原则。」即使这些话,也反映了林肯创新般的先知灼见。
第一,作为民主真谛的民有、民治、民享,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曾经过实践、认证。从美国革命开始,就只有美国是不间断的民主国家,即使法国发生大革命,林肯在盖兹堡演说时,也正处于第二帝国;英国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疯狂的帝国主义时代;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正准备掠夺刚果的资源,导致1,500万人死亡;俄国则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农奴问题困扰。第二,美国国父们所写下的「人类生而平等的原则」并没有包括黑奴,但林肯却将这话做了创新的阐释、成为解放黑奴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