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四月天,随着清明(4月4日)和谷雨(4月19日)的脚步走来又走过,新一年的食材旺季也随之到来。尽管身在海外,我们的味蕾和身体节奏依旧带着中华民族的一点土味。微雨燕双飞的春日,我们该吃些什么来响应天时呢?
【清明】
清明时节吹的是东南风,它是暖风,也为这个时节带来丰沛的雨水。看到「清明」,一般人就会联想到「扫墓」。「祭祀祖先」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事情之一。严格说来,「清明扫墓」的传统是从宋朝才开始,目的是为了让后代子孙能够慎终追远,缅怀过去。
这个时节虽然是吹东南风,但有时冷锋还是会过境,气温变化很大。很多人常因白天出太阳,就穿着凉快的春装出门,却没想到晚上天气变冷,马上就受寒着凉了,所以才有「三月初,寒死少年家」这么一句俗谚。
01艾草
艾草常生长在路边荒野、草地,有特殊的香味,冬天过后开始萌发,清明前后便可以采收第一茬。在江南一带,清明有吃青团的习俗,团子的青色便多数是用艾草或鼠曲草捣烂后挤压出汁,与糯米粉拌匀揉成,馅心则是包入细腻的糖豆沙。蒸好放凉,清甜甘香,软糯可口。
02螺蛳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正值螺肉肥美,是食用的最佳时令,故有「清明螺,赛过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03枇杷
当下正是枇杷大量上市的时候,因其是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故被称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还兼具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明代沈周就曾有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谷雨】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身体属寒证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持自身温暖。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01香椿
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有多种吃法,除了常见的香椿拌豆腐、香椿煎鸡蛋外,还可以用切成段的嫩芽、摊成薄皮的鸡蛋相拌卷或将整棵椿芽与鸡蛋面粉搅匀炸成似「香椿鱼」,香酥鲜嫩,别具风味。
02榆钱
又到榆钱满枝的时节。小时候吃榆钱是春天的一大享受,可以直接装满口袋当零食,越嚼越香。或是同面和在一起蒸,做一碗香糯滋润的榆钱饭,榆钱鲜嫩,出笼的榆钱饭绵香松软,榆钱花瓣在里面芳姿依旧,清新养眼,满满的春天味道,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03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如果你觉得春天的蔬菜快吃腻了,夏天的新鲜瓜类还没上市,那就赶紧吃虾吧。四月份的虾正活蹦乱跳出现,水煮油焖,爆炒白焯,只要虾够新鲜,皆能做出美味。对于黄海渔民来说,之前在冬天时游往深海和南方海域避寒的鱼虾们此时都游回来了,因此谷雨如过年,这也是他们特有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