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点子可能成就一番事业。Postcardly便是其中一例,它成功的透过网络通信将实体明信片的祝福与想念传递到全世界。
一个小小的点子可能成就一番事业。Postcardly便是其中一例,它成功的透过网络通信将实体明信片的祝福与想念传递到全世界。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人们不再透过实体书信交流,电子邮件(email)及电子明信片成了时下最流行的沟通与快捷的管道。而与科技产生断层的长者们,遂被摒除于各类e式通信之门外。儿女不再写实体书信报平安;孙子不再寄实体相片给祖父母。
Postcardly的创办人,保罗.休斯(Paul Hughes) 与汤姆.马修(Tom Marshell) 于是产生替新旧世代搭起通讯桥梁的想法:人们可借由电子邮件与网络,输入祝福并上传相片,Postcardly便会将相片及话语印制成实体明信片,传递给远方亲人。如此创意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活泼与有趣。
休斯与马修皆任职于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Pacific Science Center)。前者本为市场营销专员与文字工作者;而马修则为网络广告及软体设计专家。两人已结识数十载。
「我和马修常常有许多奇想,但很少能付诸实行。这是我们第一次实践想法,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我们将两人的专长──市场营销及数位设计──发挥到极致,并配合得很好。」休斯如此表示。
由于工作繁忙,休斯与年迈且不会使用电脑的母亲疏于联络,也很少有机会能将小孩的相片寄给母亲,因此他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与母亲交流的简便方式──Postcardly创意由是而生。
Postcardly的网站上,展示多种样本明信片。这些卡片就像传统明信片一般,不会过小,或排版过于挤压。
虽然制作一张Postcardly明信片的过程相当简单,休斯还是面临了许多来自顾客的挑战。
休斯对此表示,其实明信片的订制过程并非完全直觉化,还是有不少顾客在操作上有疑问。
然而,亦有许多顾客发挥无限创意来制作他们的明信片,如利用相片编修软体(Photoshop) 装点相片,使明信片变得深富趣味。
今年二月,Postcardly 开始将明信片传递至全球各地。第一张跨洋明信片便是送到蒙古,而最近亦寄出第一张送往中国的明信片。
休斯提及:「我们也有身在以色列的顾客,欲将明信片送至以色列某地,而卡片却是从西雅图寄出的。」
仅管休斯与马修的明信片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功,但实际上他们依旧面临许多困难。
不过马修强调:「我相当鼓励人们集结三五好友一同实践梦想,虽然过程艰辛,但只要放手一搏,一定会有收获。」
Postcardly
5008 39th Ave S Seattle
postcardly.com
介绍:
自从当了记者几年以来,无论跑新闻、写专栏,接触层面渐广,一直觉得最感发人心的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遭遇和故事。不论是小本经营的面包店老板或是华埠出身的退役将军,对我们身处的城市都作出艰辛的贡献。
「城事手记」将会隔周推出,向亲爱的读者记述市面繁华虚闹,个人的荣辱辛酸以至大都市的各种生活点滴。—–徐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