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偏食 父母怎么教?

Must Read

调查发现,有五成父母会把垃圾食物当「自己的正餐」, 二成三会把不健康食物当「孩子的正餐」。 偏食瘦小的孩子,体力、注意力较差,就诊次数也较多,爱吃重油、重咸食物的孩子,成年后罹癌风险则较高。

调查发现,有五成父母会把垃圾食物当「自己的正餐」, 二成三会把不健康食物当「孩子的正餐」。 偏食瘦小的孩子,体力、注意力较差,就诊次数也较多,爱吃重油、重咸食物的孩子,成年后罹癌风险则较高。

4岁以前是建立饮食习惯的黄金期,父母别再忽视孩子的偏食。

研究资料显示,全球有四到六成父母认为,自己孩子有偏、挑食或喂食困难问题;台湾林口长庚医院医师赵舜卿在2006年针对600位,孩子年龄在1~10岁的台湾妈妈做出调查,有高达六成的妈妈,认为孩子有这类问题,比例相当高。

这里所谓的「偏、挑食、喂食困难」,包括孩子主观上对食物的不喜欢或畏惧,或因取得不易所以偏、挑食,甚至可能是疾病或心理问题所致,众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偏、挑食,最后造成孩子身心发展迟滞。但你可知道,小孩偏食与否,家长应负最大责任?

挑食可以弥补,偏食影响较钜

在了解问题之前,先介绍偏、挑食的定义,赵舜卿医师分析,挑食通常指的是选择性「挑出」某些不爱吃的食物,例如:不吃胡萝卜、不吃鱼;而偏食是某一类食物都不吃,或只吃某类食物,例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豆)都不吃,或只肯吃白饭配肉松等。通常偏食的负面影响大于挑食,但挑食如果很严重,也可能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足。
赵舜卿医师指出,挑食是难免的,别说小孩,大人也常挑食、不爱吃某些食物,但只要能用同类食物替代,不必太过担心,像是:不吃鱼可吃肉,不爱吃蔬菜就多吃水果,所以挑食是可以弥补的,而偏食的影响较钜。

避免孩童偏食,家长是关键。

根据台湾癌症基金会2009年公布的「两代饮食习惯与认知调查报告」,发现有五成父母会把垃圾食物当成「自己的正餐」;二成三会把不健康食物当成「孩子的正餐」;另外,在赵舜卿的观察中,就诊的偏、挑食孩童病患中,有两成以上是起因于「家长饮食观念不正确」。因为决定正餐的都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认知与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医院门诊中最常见的是大人限制孩子的饮食种类,例如:爷爷认为鱼很营养,每次都鼓励5岁的孙子吃鱼,久而久之,小孩特别爱吃鱼,问他要吃什么,一定回答吃「鱼」,结果形成偏食,追根究柢,是大人无意中灌输了对鱼偏食的观念。

家长应掌握餐桌主导权

餐桌上父母应「有主导权」决定饮食内容,宜秉持着营养均衡的原则来准备食物,而不是完全照孩子的意愿准备。不宜过度奖赏或逼迫孩子进食,以免让孩子对食物形成既定印象;或者,让孩子认为可以把「吃」当作控制父母的工具,譬如要求父母:「我喝完这杯牛奶,妈妈就买糖果给我」,或者当父母不顺着自己的意,就不吃、挑剔食物、作客时让父母丢脸等,这些情况就不只是「因为饥饿而吃饭」这么单纯的问题了。

父母应跟孩子约定好吃饭的规则,吃饭时要在餐桌前面坐好,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玩一边吃。孩子有权自己决定吃多少,但只要离开餐桌,就代表一餐结束了,如果到下一餐(或点心)之前,孩子反悔想吃东西,父母必须坚持约定不妥协,这样才能透过最基本的饥饿感来引发食欲,虽然前几次坚持可能会饿到孩子,但几次后就能改掉不专心吃饭、用偏食来控制父母等问题。

此外,父母也不该用玩具、电视、故事书来转移孩子注意力,趁机把食物塞进孩子嘴里,对原则的坚持是必要的,让进食回归到与饥饿程度相关,并拿回餐桌上的主导权。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重返校园前请给孩子接种疫苗

学校是小孩玩耍、成长和建立社群的地方...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