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柴契尔时代的结束

Must Read

历史又翻过了一页,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病逝伦敦,举世哀悼一个柴契尔时代的正式落幕。

历史又翻过了一页,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病逝伦敦,举世哀悼一个柴契尔时代的正式落幕。

柴契尔夫人于1979年出任首相,她不仅是英国第一位女性首相,也是继1603年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后,第一位担任英国实质领导人的女性。不过身为女性的背景,并不是她接掌首相最让世人讶异之处,因为对于传统阶级色彩浓厚的英国社会来说,一个出身平民的杂货店老板女儿,竟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逐步登上权力顶峰,这才是最让保守的英国人啧啧称奇或津津乐道之处。

英国金融时报社论推崇她,是力挽英国于将倾之际的重要领导者。不过,还记得柴契尔夫人刚上任时,骄傲的英国人自信心正跌到谷底,叱吒两百年的大英帝国逐渐解体,大规模罢工瘫痪全国经济,通货膨胀持续飙高超过20%,英国政府正接受国际货币基金(IMF)纾困贷款,状况糟到连街头上满是垃圾都没人要收。当时英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如同现在几个欧债高筑国家一样,不论国内外都受到严重质疑。

在柴契尔政府中陆续担任财相、外相与副首相的贺维归纳表示:柴契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复苏政府财政,并改变税制以减轻企业与投资者负担。她拒绝凯因斯式的财政方法,选择紧缩货币政策来打击通货膨胀。她在上任后首度提出的财政预算中,就将增值税加倍到15%,将最高所得税率从不可思议的83%降为60%,并将所得税率陆续调整到25-40%之间。她进而松绑外汇与各项经济管制,大幅削弱工会势力,陆续将英国电信、瓦斯、航空等国家资产大规模私有化。她成功压低通货膨胀到5%以下,进而扭转经济衰退趋势,为英国展开一段从1982年到2008年的长期稳定经济成长。

这些难得的经济成功,促成所谓「柴契尔主义」的出现。长年担任柴契尔夫人竞选经理的萨奇指出,她发扬了这个时代所有重要的原则,包括自由市场、低税率、小政府、主权独立、个人主义与自力更生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弗格森也说,事实证明,在诸多重大经济歧异上,柴契尔夫人最后几乎赢得所有争论。

这位自1827年后在位最长的英国首相,当年首度入主唐宁街十号发表演说时,引用著名的圣方济和平祈祷词,期许自己「在有纷争之处带来和谐」,不过后来情势却是恰恰相反,她所获得的历史评价是呈现正反两极。负面舆论批评她鄙视共识,热爱政治斗争,对自己所信仰的主张高度狂热,很难听进旁人建议,永远相信自己不会有错。还指责她削弱工会势力,打压工资上涨,造成失业人口暴增到三百万,增加税率吃掉社福支出,掏空传统制造业,过度依赖金融发展,造成经济失衡与社会不平等的严重恶果。甚至有反对者认为她对英国的危害,直追当年丢掉美国殖民地的英王乔治三世,与造成内战的查理士一世。听到她逝世的消息,部分激进工党支持者甚至还走上街头狂欢庆祝。

综观柴契尔夫人的政治遗产,无论是好是坏,她都彻底改变了英国政治的典型模范。现今英国政坛中,被外界暱称为「柴契尔小孩(Thatcher’s children)」的国会议员到处都是,她对英国保守党的影响力至今不坠,而工党至今仍无法找到替代柴契尔主义的有效方案。英国卫报的评论或许可为柴契尔时代落幕写下注脚:「她让后来所有的英国首相都活在她的阴影下」,这句话看来似乎并不为过。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柬埔寨菜不等于泰国菜

中国菜无庸置疑最能够抚慰华人思乡情结,...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