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根本原因 熟龄族也能一夜好眠

Must Read

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不需要那么多睡眠」、「睡不好是正常的」,事实上,老人家还是需要跟一般人一样7~8小时的睡眠,只是因为生理时钟退化,他们的睡眠 时间提前、睡眠效率变低、熟睡期变短,因此,医师建议熟龄者应找出生理或心理造成睡不好的原因,并积极治疗,睡得好才能活得更好。

「啊,我常常天没亮就醒来,却再也睡不着、只能发呆到天亮,我要吃安眠药吗?」

老年人常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半夜醒来就无法再入睡的症状,如果一星期内出现3次,就算是失眠,可能需要就医找出原因。

一般成人约有20~25%的人有失眠问题。但老年人失眠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而且盛行率随着年纪增加,有些研究的盛行率甚至高达五成。

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不需要那么多睡眠」、「睡不好是正常的」,事实上,老人家还是需要跟一般人一样7~8小时的睡眠,只是因为生理时钟退化,他们的睡眠时间提前、睡眠效率变低、熟睡期变短,因此,医师建议熟龄者应找出生理或心理造成睡不好的原因,并积极治疗,睡得好才能活得更好。

熟龄后可能出现哪些睡眠障碍?

失眠可分为原发性与次发性两种,约一成的人有原发性失眠,大多因轮班、时差造成,老化造成的睡眠相位前移,也属于此一大类。其他大多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次发性失眠。

专家也提醒,老人家失眠查不出病因,就要怀疑是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甚至有忧郁症的可能,不能只靠安眠药解决。

■原发性因素

老年出现睡眠障碍不一定是病,有些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包括:生物时钟往前挪、睡眠驱动力减弱,以及深度睡眠时间减少。

自然老化过程中,除了生物时钟退化外,老人常见的白内障也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加上有些老人白天活动量不足,光照时间减少,都使得生物时钟在醒、睡之间的起伏变化不像年轻时明显。

这可能造成老人睡眠时间提前,也就是睡眠相位前移。陈泞宏指出,门诊中很多老人说自己过去6点起床,现在却凌晨3点就醒了,不过仔细一问原来患者从晚上7点睡到凌晨3点,跟过去从晚上10点睡到早上6点一样是8个小时,并没有睡得比较少。

建议家属鼓励老人家傍晚五、六点出去运动、散步,接受光照刺激,不要太早上床或在电视机前打盹。将就寝时间延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太早醒来导致失眠的错觉,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睡眠的深度。

■次发性因素

失眠的次发性因素包括:睡眠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各种慢性疾病、夜尿、忧郁、焦虑。

‧睡眠疾病:如果老人家出现打鼾,还有旁人目睹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形,可能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长期下来会因为缺氧,导致血压上升,提高中风、糖尿病与癌症的风险。而且白天时更容易出现精神不济、愈睡愈累的症状,也会影响心情和社交的意愿。

慢性疾病:熟龄者身体疾病本来就比较多,另一方面深睡期变短,身体症状更容易影响睡眠。老年人的慢性病,包括失智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疼痛、痛风、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摄护腺肥大等都会影响睡眠品质。一般需要先控制慢性疾病,排除其他身体因素后,合并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则可能需要暂时服用安眠药。

忧郁、焦虑:忧郁症与泛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中,失眠都是重要指标之一。在社区开业的精神科医师杨聪财指出,诊所中有七成老年人因忧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失眠前来就诊。另外,老人忧郁会加重疾病疼痛敏感度,就医时常主诉睡不好、身体疼痛,背后原因可能是忧郁症。

3种状况应该就医

1.美国医学会建议,失眠超过一个月以上,应该马上就医。失眠是指一周超过3天有: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30分钟还睡不着。

睡眠中断:一夜醒来超过2次,且醒来的时间超过5分钟。

早醒:比平常醒来的时间提早30分钟。

睡眠时数少于6.5小时。

不过一般医师建议,如果失眠超过一周,应该就诊找出原因,因为失眠会影响生理、心理状态,导致易怒、血压偏高、血糖不稳定等情况。

2.打鼾、睡眠呼吸中止,应做睡眠检查

如果有打鼾、家人目睹睡眠呼吸中止(一小时内出现5次以上,每次呼吸暂停超过10秒),或自己睡眠时因吸不到气而惊醒,可能需要到医院睡眠中心作睡眠检查,看看是否出现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早治疗。

有些长辈有不宁腿症候群:夜晚双腿有麻痒、蚁行感,甚至疼痛、灼热感,双腿会不自主地动来动去,可能还合并有周期性肢体抽动症,也需要到睡眠中心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3.忧郁、焦虑,应就医治疗

子女也应注意长辈是否因焦虑、忧郁而影响睡眠。黄正平呼吁,老人忧郁症一定要积极治疗,「忧郁症可以治愈,而且将大幅改善睡眠与生活品质,避免加重身体病痛。」

如果睡不好,造成白天体力不佳、胃口变差、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或减少、情绪低落、对事情失去兴趣、记忆力变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悲观绝望、无助自责,甚至有自杀念头,持续超过2周,可能是忧郁症症状。

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

老人家应该增加白天活动时间,接受光照、运动与参与社交活动,尽量将作息调整到与一般社会时间相符,比较不会有失眠的错误认知。

而运动可以增加血清素、多巴胺、新肾上腺素与脑内吗啡,不仅可以稳定情绪、增强活动力、注意力与反应力,还能减少烦躁情绪,有效帮助睡眠。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感恩节甜品预订哪一家?

有仪式感的朋友大概正在规划感恩节庆祝活...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