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定义「极简时尚」 删繁就简打造「胶囊衣柜」

Must Read

撰稿:Lily Zhang
撰稿:Lily Zhang

进入十一月以来,西雅图的天气被万圣节气氛感染得喜怒无常,频频做起阴沉的「鬼脸」,不少人被逼在这个月添置冬衣。然而,摆脱不了臃肿的冬衣无疑给拥挤的衣柜带来极大压力。本周,我们就来看看时尚达人如何用「胶囊衣柜」的概念给自己的衣柜减负。

极简主义:返璞归真打造「时尚复兴」

什么是「胶囊衣柜」(Capsule Wardrobe)?美国知名时尚博客un-fancy博主Caroline这样解释,「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由你最爱的各色衣物组成的迷你衣柜」。她提出一个「胶囊衣柜」里应该放37件衣服,包括上衣,裤子,连衣裙,外套和鞋子。然而欧美时尚界流通更为广泛的是著名的「333原则」,即3个月穿戴33件单品。由时尚达人Courtney发起的Project 333提出「Simple is the new black」的口号:和「万能黑」一样,简约也永不过时。

「胶囊衣柜」不仅是一种时尚主张,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寻找你最爱的那33件衣服时,很多人都发现,与其花费大把金钱、时间和精力在那些芜杂耀眼自己却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上,不如暂时停下往柜子里塞的手,思考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弱水三千,而你只取三十三件。

另一方面,体会每一件衣服的价值也引导著一种新的消费取向。英国时尚业纪录片「真正的成本」(The True Cost)于年内上映,在全球引起莫大反响。该片记录了服装业的阴暗和无奈,更使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时尚?由H&M和优衣库等白菜价大牌代表的「快餐时尚」(Fast Fashion)建立在万千工人的尊严之上,作为资本主义符号消费的产物,时尚也在走向一次重归人文主义的「时尚复兴」。

自我定位:如何打造专属「胶囊衣柜」

豆瓣极简时尚达人Jacinle提出,打造「胶囊衣柜」可以分为下几步:了解目的、选择颜色、选择单品。了解目的是对自我生活、工作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以此定夺选衣方向和风格。把握好大方向,再考虑搭配进行选色,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单品。

打造「胶囊衣柜」的关键不仅在于准确定位,更考验衣柜主人「慧眼识百搭」的品鉴能力。不少时尚达人的极简衣柜里都有白衬衫、暗红粗呢等男女通吃、永不过时的良品。据科学评测,越低调的颜色在衣柜里留存的时间越久。在穿搭上,永恒的公式是:MIX + MATCH = MANY。试想一件普通的外套,只要再多加两条裤子和三件上衣,就能变幻出12件风格迥异的搭配,这就是著名的「123系统胶囊法则」。依次类推,33件衣服大可以满足一年之内的基本需求。

德国时尚博主Anuschka对打造极简衣柜提出十大原则:精选最爱、准确定位、质大于量、原汁原味、功能至上、抓准潮流、多花时间、保持多样、舒适第一、概念常新。很多人说极简主义适合懒人,实际上恰恰相反,极简主义的本质是从物质回归精神,通过人的思维和自我了解摆脱层出不穷的时尚产品束缚。要想把握极简,一定要做好下苦功的心理准备。

少即是多:都市生活新法则

从近期走红的整理大师近藤玛丽惠到将极简主义引向新科技的乔布斯,现代都市中的人们似乎走到这样一个岔路口:身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华鸿都,回过头时却心下茫然。当我们有太多选择时,身患选择恐惧症的我们只好选择死亡。

因此,为自己减少选择,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从Minimalism到Normcore,人们正努力抛开切不必要的分类和定义,让一切重归圆融的简约之态。生活忙碌的你不妨也停下赶赴下一个派对的脚步,停下同时浏览三四个屏幕的眼睛,停下在「双十一」战场奋斗不停的双手,回头看看自己的衣柜。在今年结束之前,对自己的生活来一场删繁就简的大扫除。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

新喷水公园       夏日免费消暑地   

夏日消暑有许多方法,其中前往泳池和海滩...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