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ily Zhang
声援梁警官的游行活动举行后,美国、中国的各地华文媒体争相报道此事。然而,网络上的西雅图华人中却出现另一种质疑的声音:为何没有看到当地的西方主流媒体对此事的报道?
网络质疑:为何西雅图主流媒体零发声?
在未名空间站的关于西雅图分会场和游行队伍的帖子中,网友SwiftDove说,「比较可气的是当地和全国的英文媒体完全忽视这里人的呼声」。另一位网友立刻举出NBC、ABC、CNN和福克斯等全美性质的大型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予以反驳。但截至目前,除同属少数族裔媒体的Seattle Globalist和KIRO7的晚间新闻之外,仍未发现有西雅图本地的英文「主流」媒体对西雅图地区的活动予以报道。
在美国的政治社会中,游行、示威、集会活动的功能意义很大程度上借助媒体的报道而得到延展。媒体的介入可以让人们更好了解一个看上去只有几个口号和短暂演讲的游行背后人们的诉求和背景,也可以突破游行本身的时间、空间限制,让信息流通得更充分。对于这次声援梁彼得的游行活动,当地华文媒体纷纷用慷慨地用最豪放的篇幅、最抢眼的位置给予报道,而细心的网友们则发现,西雅图当地媒体的只转发了美联社对纽约地区游行的统一新闻,对西雅图分会场的地区行动未著一词。
网友「过海兵」称,「西雅图当地的主流媒体的确有意忽视,不回复游行组委的邀请。」微博网友Nona则提出质疑,「零报道是不是也是变相证明种族歧视?还是说只是纯粹地忘了找记者来?」
《西雅图时报》主编:我们未收到过采访邀请
按照惯例,游行集会和需要通过媒体发声的活动会制定一份活动预告或新闻稿,发送给相关媒体,而媒体会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报道需求表格,或直接公布相关记者的联系方式。以《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为例,读者可以在网上找到14个板块的所有编辑和记者的联系方式,也可以通过填写联络表的形式与新闻中心联系。但覆蓋面越大、销量越好的媒体收到的报道需求就越多,如何做出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本身的市场需求、政治立场和报道意愿。因此一般情况下,活动信息和新闻稿要提前一到两周发给媒体。
关于西方媒体是否有意忽视西雅图地区的游行一事,本报记者向西雅图多家主要媒体提出了咨询。《西雅图时报》主编凯西·贝斯特(Kathy Best)在邮件中回复:「我与我们的城市版编辑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oner)核实过,并未受到过关于活动的任何新闻稿和采访邀请。但我们的摄影记者艾丽卡·施赫兹(Erika Schultz)的确在上周五下午告诉过他,她听说周六西湖公园会有一场游行」。
贝斯特有35年的新闻工作经验,2013年9月起担任主编。她表示,新闻机构每天都不得不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做出选择。上周六,他们选择让自己的两名可用记者去采访华州共和党的预选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华州本次政治季的开幕,也是华州第一次正式开始动荡的政治活动。
同时,前一段时间刚报导了西雅图地区媒体种族歧视新闻的生活类报纸《西雅图陌生人》(The Stranger)主编克利斯托夫·福利泽尔(Christopher Frizzelle)表示,事先没有注意到有人发过相关邮件,而《陌生人》每天都会收到几百封活动新闻稿和报道邀请。他还称有一名摄影师在周一下午联系他们,说手头有这次活动的照片,而当他再联系这位摄影师时,该人称照片已经卖给了别家媒体。福利泽尔表示,现在照片还没有刊登出来,但等刊登之后,他会将报道链接到《陌生人》的网站上。
《陌生人》的另一位记者安瑟尔·赫兹(Ansel Herz)在发稿当日回复记者,称他事先没有听说过这次活动,但记录显示,报纸的确在活动前一天下午收到了一封相关信函。他当时正在塔可玛采访,而《陌生人》目前并没有全职的新闻编辑,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没人去采访的原因。
赫兹曾在海地做战地记者,目前还在关注少数族裔权利的媒体Seattle Globalist工作,SG也是西雅图本地唯二报道了游行的媒体之一。提到最近《陌生人》报道过的亚裔女歌手Hollis-Wong受到媒体歧视的故事,以及对各种族社群的平等报道时,赫兹说,「无论如何,包括我们在内的媒体都应承担这份责任」。
活动组织:媒体联系不能强求
关于西雅图分会场组织者在媒体方面的联系工作,主办方媒体负责人Wendy Liu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高度肯定了这次活动的积极意义,她认为,重要的是让华人站出来发声,让当地华侨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而对当地西方媒体并未报道一事,她表示完全理解媒体们都有自己的报道计划,没有报道与歧视无关。
在谈到是否联系了当地主流媒体时,刘女士称,他们有联系十家西方媒体,但具体是哪些她并不清楚。当天会场群情激昂,主办方也没能记录有哪些媒体到了场。而对媒体发出的新闻稿和通知信息不是她拟的,也不是她发出去的,她的主要工作是在活动微信群中将相关工作安排给义工,关于后续并不是很清楚。刘女士认为,游行本身已经获得了成功,没有必要再追究是谁做了什么工作。「大家大部分都是义工、志愿者,准备时间又短」,她在电话中说,「重要的是让华人感受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
据知情者透露,这次西雅图地区的游行活动主要是通过微信群组织、沟通的,志愿者们在一个大型微信群中发言联络,用中英文各抒己见。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局限了活动组织方的参与度,一些来自大陆以外地区的在美华裔不怎么用微信。
任重道远:如何有力、有效地发声?
长久以来,华人的文化、政治活动因政治、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在美国主流社会处于「失声」状态。网友评论说,每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华文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像是华人的「自嗨」。西雅图分会场的组织人Winston Lee在活动开始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更多接触主流媒体,让主流社会听到华裔的声音。这次的事件无论是媒体联络上的问题、还是西媒有意忽视,都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在美华人为自己发声的一个参考。
《西雅图时报》的贝斯特主编还补充说,他们并没有忽视梁警官的诉讼事件,也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但主要关注了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的游行,该报道属于全国新闻版块。她说,「我想是因为本地游行的信息并没有传递到该版块的编辑耳中,很不幸我们错过了将西雅图作为分会场之一写入报道的机会。希望以后不会有类似的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