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庸置疑的,奖励是孩子们在学校能有所杰出表现的至关要件。然而,根据心理学家Carol Dweck在哥伦比亚大学十年来的研究,不同奖励孩子的方式将会对孩子在课业学习上有相当不同的影响。Dweck研究发现:被称赞聪明却也被指正表现错误的孩童,比被称赞努力认真的孩童还要来得易气馁与半途而废。
无庸置疑的,奖励是孩子们在学校能有所杰出表现的至关要件。然而,根据心理学家Carol Dweck在哥伦比亚大学十年来的研究,不同奖励孩子的方式将会对孩子在课业学习上有相当不同的影响。Dweck研究发现:被称赞聪明却也被指正表现错误 的孩童,比被称赞努力认真的孩童还要来得易气馁与半途而废。
Dweck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一项对纽约400名五年级学童所做的实验。首先,先对每一位学生做一项「非言语智力测验」,内容为数道低阶解谜题目,因此这些学生都能在测验上表现不错。而研究者将会选出半数学生,告诉他们:「你很聪明做得很好。」而对另外半数的学生则说:「你一定在这下了很多苦工。」在第二轮的测验中,学生可以选择与第一轮测验一样的难易度,或是选择较难的题目。被赞许努力认真的学生有90位选择较难的题目,而其他被赞许聪明的则选择较简单的题目。
第三轮的测验是设计给比那些学生还要高两个年级难度的题目,当然,这些学生在测验中都失败了。不过,两组学生对此反应相当不同。被称赞努力的组员认为他们自己没有好好发挥,而且愿意再试试更多的解法。Dweck忆及:「许多人表示:『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另一方面,被称赞聪明的组员则认为他们会无法通过考试是因为根本不够聪明,且整场考试「非常困难而痛苦不堪」。在这之后,学生再进行最后一轮测验,题目与第一轮测验同样简易,被称赞的努力的组别此次测验成绩了30%,然而,被称赞聪明的组别成绩却退步20%。
这个现象似乎违背常理,却非常有意义。除非我们被教导其他方式,不然我们都会将「聪明才智」视为先天素质,而非透过学习而进步的技能。我们通常认为「聪明才智」是一种天赋,只有一部分的人有,而其他人没有。因此,当小孩被赞许他们是聪明时,他们会将讯息解读成「聪明」是一种天生的天份。换句话说,学生认为他们在学校不用非常努力,因为「聪明」会自然而然降临在他们身上。于是,当遇到一些困难时,这些孩子们会认为这些难题是超越他们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会认为这些难题并非他们所擅长,更糟的是,他们会认为他们无法在这上面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被赞许努力认真的孩子,他们会把讯息理解成学业上杰出的表现是可以透过不断练习而进步的。孩子们会了解到,努力是重要的一部分,而透过努力则可以让他们变得聪明。他们知道这就像练肌肉一样,大脑就像一个你只要常常运用活用它,就能使你变聪明的器官。就像Dweck说的:「强调努力就是给予孩子们一个他们可以控制的变量。」因此,当他们遇到困难的作业习题时,他们会愿意再更加努力,而不是认为这些挑战超越他们本身的能力。
鉴于这项研究,是时候重新思考如何称赞你的孩子了。奖励努力认真,与强调练习、专注、和决心将会使你的孩子在课业上有显著的进步。在「现代教育中心」,我们看到孩子在学业表现上有各种不同的现象──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以跟上课业进度,有些则与同侪间的程度相当,而有些学生则能力超群,需要更进阶的习题。不过我们所有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就是我们会鼓励他们,尽他们最大的力量以发挥最大的潜力。而这些的结合了我们优秀教师与深入且平衡之课程奖励,提供了我们的学生成功学习的动力与自信。
现代教育中心网站:BestinClassEducation.com。文章由现代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