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外国媒体报道,由于帮助俄罗斯铺设与克里米亚连接的海底电缆,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日前被乌克兰检察院「刑事调查」,理由是违反了该国「被临时占领地区出入境规定」。《环球时报》记者11月30日联系到这家中企,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了解情况,暂时不能给予答复。
据美国之音11月30日报道,中国帮助俄罗斯在黑海海底架设水下输电桥,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经过刻赤海峡在海底铺设通往克里米亚的输电电缆。乌克兰总检察院表示,已经针对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该企业工程船上的60多名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提起刑事诉讼。这艘目前停泊在克里米亚刻赤市码头的工程船悬挂中国国旗。乌通社称,乌克兰可能没收中国工程船,中国员工也可能面临被逮捕、最高被判处5年监禁的风险。
乌克兰《共青团真理报》称,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发言人库琴科表示,中国企业的电缆铺设人员于10月份进入刻赤市港口。报道称,乌方准备通过相关渠道向中国进行询问,以确定船只所有者、船员及该事件其他情况。
美国之音称,俄罗斯缺乏电缆铺设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西方企业受制裁影响无法承接项目,因此中国成为合作伙伴。有乌克兰专家称,「乌方非常不希望第三方绕开乌克兰在俄罗斯占领的乌领土活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郑羽3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政府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所以在其法律框架内,克里米亚的项目须经过乌政府批准。一名国际法研究专家表示,不过乌克兰对克里米亚没有实际控制权,而且刑事诉讼不能进行「缺席审判」,所以对涉事方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两名专家都表示,乌克兰的做法更多的是强化主权宣示。
俄罗斯《独立报》11月30日称,中国公司已接近完成电缆铺设工作。俄方表示,该电缆将于12月5日至6日通电,但只能保障克里米亚居民一半的电力需求。俄能源部长诺瓦克29日在克里米亚视察时表示,通过刻赤海峡电缆「将依靠自身力量为克里米亚供电,该地区电力系统将不再依赖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