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高阶官员表示,境内库德斯坦自治区和土耳其之间愈发频繁的石油交易,恐让伊拉克一分为二。库德族无视巴格达当局要采取强硬行动,以对付库德族非法出口的威胁。
伊拉克高阶官员表示,境内库德斯坦自治区和土耳其之间愈发频繁的石油交易,恐让伊拉克一分为二。库德族无视巴格达当局要采取强硬行动,以对付库德族非法出口的威胁。
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德族自治区之间长期不和,石油是问题核心。巴格达当局表示,只有政府有权控制出口并签署合约,库德族则表示,伊拉克联邦宪法载明他们拥有这种权利。
伊拉克副国家安全顾问胡笙(Safa al-SheikhHussein)说:「倘若库德斯坦石油直接销往土耳其,这如同在分裂伊拉克。这是我们最大的忧虑。」
库德斯坦自治区(Kurdistan Region)政府今年稍早利用卡车,将少量原油出口至土耳其,开始步向经济独立的道路。
这项举动进一步激怒巴格达当局,扬言要对库德族自治区和当地的外国石油公司采取行动,以阻止他们所谓的非法出口。
至于推翻海珊之后,伊拉克有成为更好的国度吗?比起战前的独裁,现在的伊拉克虽拥有多党政治,但政坛的贪腐与无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虽然不同宗教、族群间彼此仍生嫌隙,在伊拉克民众胼手胝足的努力下,逆境重建的伊拉克仍然缓步地迎接转机。
根据人权观察组织「伊拉克罹难统计计画」(IBC)的资料显示,伊拉克在06至07年间的战况最为惨烈,包括正规交战或恐怖攻击在内,整年的平民遇害人数竟高达3万1千人以上;然而自2012年3月以来,这个数字则明显得到了控制,而「仅达」4,250人左右,虽然数字背后仍是累累悲剧,但比起联军占领时期,伊拉克的社会秩序至少是「稍微好转」。
不过随着海珊的垮台以及后续联军对其残党的围剿,逊尼派菁英的力量迅速式微,而总理马利基(Nour al-Maliki)则趁势以「温和」什叶派代表的身分抬头。不过积极于扩张势力的马利基却屡屡传出贪污、介入司法与恐吓政敌等负面消息,同时外界也怀疑其与邻近的伊朗、叙利亚等「流氓政权」太过亲近;不过比起过去海珊的专断独裁,现在的伊拉克政坛至少还拥有其他制衡的在野力量,以作为阻挡马利基登基成「独裁者」前的那道最终防火墙。
「对于国内的现况,伊拉克民众应该很难觉得『满意』。」《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哈拉夫(Roula Khalaf)表示,虽然伊拉克民间普遍对于社会失序与政府无能大表反弹,但各方的不满意见中,尤其以过去当权的逊尼穆斯林最感不安,他们不仅在巴格达政界缺乏代表力量,从「当权派」一夕沦为「少数族群」的落差更让他们对这个「新伊拉克」十分缺乏安全感。
同时,政界的贪腐与无能风气,至今仍是影响伊拉克发展的最大难关。包括供电、医疗与就业等问题,巴格达的中央政府战后至今仍未能提供稳定的施政服务,而累积的民怨与反弹,更是在去年年底达到高峰。再也受不了的民众走向街头,进而出现了「阿拉伯之春」式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这才逼得马利基政府稍微退让并认真地重视各派系的政治诉求。
但对曾长期受海珊压迫的库德人或是什叶穆斯林而言,在新政权之下他们已然获得了曾经苦苦盼望的信仰与文化自由,特别是北方库德斯坦自治区更是顺利地摆脱曾遭迫害、屠杀的悲情岁月,成为伊拉克境内最稳定且发展最快速的新兴地区。同时,伊拉克过去引以为豪的石油工业,也在沉寂30年之后快速重启,能否顺利运用这笔快速涌入的「油元资金」,做为伊拉克国内经济与秩序的稳定后盾,也将成为伊拉克未来复兴之路的最大转折与关键要素。